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三章 鶴野爭鋒(一),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鶴野縣衙,縣令吳德明一邊殷勤的迎上來,將這名漢人將領讓入後堂,一邊小心的探聽道:“城外敵情如何?韓將軍可有退敵良策?”

這位姓韓的漢人將軍聞言輕嘆一聲,說道:“退敵?當初大遼三十萬大軍被三萬所謂的‘幽州義軍’打得潰不成軍、死傷枕籍;之後周、遼之間多次交鋒,我大遼亦是未嘗一勝;此番周軍北犯,我軍更是連戰連敗,一路失城陷地、損兵折將。現下,城外周軍將近兩萬人,且又有戰船、火炮相助,以咱們城內八千老弱殘兵相抗,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尋死路。真要打起來,漫說是退敵,只怕咱們連一個時辰都堅持不了。”

原本就對與周軍相抗衡沒有一點底氣,若不是東京留守府突然從遼陽城派來這麼一位官拜遼陽府“鄉丁”都指揮使的韓守忠韓將軍坐鎮,早就有心主動開城投降的吳縣令聽罷,當即變了顏色,露出一副惶恐的表情,急急問道:“這,這可如何是好?下官身為朝廷命官,為大遼盡忠理所當然。可這城中百姓卻是無辜的,下官怎麼忍心看著他們慘遭戰火蹂躪、生靈塗炭啊!”

說罷,吳縣令已是滿臉悲慼之色。只是,吳縣令說得雖然情真意切,但其閃爍的眼神、欲言又止的神情,卻看不出一點“忠君王、死社稷”的意思來。若不是自己肩負著重要使命,這位韓守忠韓都指揮使這會兒只怕已經命人將對方拉出去斬首示眾,以振軍心了。可他知道自己還不能這麼做,只得在心中輕嘆一聲“人心已失”,然後同樣裝出一副悲天憫人的表情,附和道:“吳縣令果然是一位忠君愛民的好父母官。其實,本將又何嘗不知戰火一起,百姓必遭劫難。只是……,本將受耶律留守和韓宰相所託,前來把守這鶴野城。兩位大人臨行之時的諄諄囑託言猶在耳,本將若是不拼死一戰而讓周軍輕而易舉的佔領鶴野城,又怎麼對得起兩位大人的信任與厚愛。”

眼見對面韓守忠的態度有所鬆動,吳縣令知道機不可失,連忙趁熱打鐵道:“不經一戰便放棄鶴裡城乃至獻城投降自然不行。那樣的話,不但會墮了我大遼文武官員的聲威,亦有損於韓將軍您的名譽。可若是‘力戰不敵’,為了保護城內百姓而被迫降周,則不但對朝廷、對遼陽城內的兩位大人有了交待,亦不會有損於將軍您的威名,更能夠拯救數千黎民百姓於倒懸之苦,堪稱功德無量啊。”

“既然是要力戰,勢必會全城烽火、百姓遭難,又怎麼說是為了保護城中百姓、救民於水火,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韓守忠滿臉疑惑的問道。

“韓將軍此言差矣。”吳縣令擺了擺手,心裡對面前這位據說勇冠三軍的韓將軍如此不開竅很是著急。他左右看了看,見屋內並無旁人,屋外的親兵離著也比較遠,這才上前一步,面帶神秘的低聲解釋道:“只要交戰雙方有所默契,大戰一天而各無損傷的事並非不可能發生。”

“有所默契?”韓守忠略一思忖,隨即擺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吳縣令的意思是說,本將軍與城外的周軍虛張聲勢的假打一場,然後再開城投降。這樣既對遼陽府的大人們有所交待,又維護了自己的面子,還保全了城內官員守將、士紳百姓的身家性命。”

“韓將軍睿智。”見對方終於搞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吳縣令暗中鬆了一口氣,連忙送上一記馬屁。

“只是,此法果真可行嗎?若是城外的周軍不願配合怎麼辦?”韓守忠繼續追問道。

“此法當然可行。總歸都是攻佔城池,能不受損失、兵不血刃的拿下鶴野,周軍主將又何樂而不為呢。”吳縣令繼續給韓將軍打氣。

“吳縣令言之有理。只是,這與周軍溝通交流的事恐怕還需吳縣令先行派人前去接洽,待事情有了眉目之後,再由本將軍親自與周軍主將最終敲定為好。如此,既不會令周軍看輕了咱們,也為咱們留足了退路,免得一旦談判失敗,而相關訊息又傳到了遼陽府那邊,令咱們落一個裡外不是人。”韓守忠一面肯定了吳縣令的說法,一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吳德明等得就是這句話,聞言連忙點頭道:“韓將軍所言極是。將軍放心,此事下官自會安排人去與周軍接洽,待有了結果後再由將軍您出面與周軍主將敲定便是。”

“如此,就有勞吳縣令了。”韓守忠微微一拱手道。

“此乃下官份內之事,責無旁貸。”吳德明一邊還禮,一邊作義不容辭狀。說完,便向韓守忠告辭,急急火火的轉身去安排。

望著吳德明匆匆而去的身影,韓守忠不由得有一股叫住他,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的衝動。不過,最終他只是張了張嘴,卻並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公主靠選秀綜藝出圈

慕綿

大軍閥

幽雨

唐朝大齡剩女

羽外化仙

[周九良]摯愛

左岸不吃梨花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