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九章 另類的鳳州城(下),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保安軍”兩個團基礎上,再增加“飛龍軍”一個營、“保安軍”一個團,以便在進行巷戰時己方能夠擁有更多兵力優勢。同時,他還讓人傳話給負責指揮步兵攻城的“飛龍軍”第四合成步兵師第一團副團長翁鍾,囑咐其進城之後務必小心謹慎,一定要根據城內敵軍情況適時調整戰術,萬不可一味的猛衝猛打,以至給敵軍可乘之機。
巳時末,鳳州城南側城門左近一段約十丈寬的城牆,在“飛龍軍”一個攻城炮營十八門130mm攻城炮近半個小時的猛烈打擊之下轟然倒塌,早已等候多時的周軍近一萬名步兵在四師一團副團長翁鐘的率領之下,分成前後三個梯隊,間隔一百步,沿著被填平的護城河殺向城牆缺口之處。
說起來,這鳳州刺史趙匡符也確實是個知兵之人。在周軍北伐之前,他便從不同渠道瞭解到了一些有關周軍的情況,知道這是一個強悍、敢戰又擁有兵器優勢、難以對付的對手。是以,當耶律斜軫派人來給他傳話,要其避敵鋒芒,依靠巷戰來拖住敵軍,為自己這邊斷敵糧道爭取時間時,他便毫不猶豫的接受了下來,並與耶律斜軫派來的那名將軍一起研究對策,制定計劃。而且,與當初祖州耶律沙的做法不同的是,趙匡符雖然也在城內臨時設定了大量的障礙物和街壘,卻沒有像前者那樣安排大量兵士把守這些地方。而是接受耶律斜軫的建議,只在一些關鍵且相對堅固的障礙物或者街壘的位置安排少量敢死之士進行阻擊,同時將守軍主力安排到臨街的屋頂或者宅院之內,準備趁著周軍因被障礙物及街壘阻擋不得不放慢推進速度時,以弓弩、標槍或者平時打獵所用的鐵彈丸甚至是石頭來殺傷周軍。
是以,當翁鍾率領步兵攻城叢集第一梯隊從城牆缺口處殺進城內後,抬眼所見只有南北大街上一道道由磚石木料所構築的障礙和街壘,以及每個大型街壘後面不過寥寥十數人的契丹守軍。儘管這樣的障礙物和街壘對於周軍來說不過是一衝便過的小麻煩,可無論是翻越障礙物還是消滅掉街壘後的契丹兵,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以至整個周軍步兵的推進速度不得不放緩下來。而這一慢,便給了那些埋伏於屋頂房頭、院牆背後的契丹兵機會。於是,翁鍾所部每前進一步,都會遭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箭矢、標槍、鐵彈丸乃至石頭,這些個東西就好像不要錢般飛向他們。
突如其來的襲擊令周軍步兵叢集第一梯隊多少產生了一些混亂。不過,一來,周軍畢竟心理素質過硬,兵士們在所屬各級士官及軍官的命令下很快便恢復了常態。二來,周軍亦是訓練有素,對於戰場上的各種情況均學習過應對之法,並操演精熟。三來,周軍防護裝備也很完善,即便被擊中,只要不是被標槍直接命中要害,也不會受重傷。再加上翁鍾在進城之前得了曾志林的特別囑咐,甫一遇襲,便立即下令全軍暫時後撤,依託已經坍塌的城門列下陣式,並下令第二和第三梯隊加速前進。
待第二和第三梯隊趕到後,翁鍾馬上調整部署,除命一部兵力沿城牆進攻,以控制其他三座城門外,將其餘近九千人按照“飛龍軍”和“保安軍”混編的方式組成五個大的叢集、近百支百人左右的小分隊,依據各部在以往的訓練中早就已經熟練掌握的清剿戰術,分片出擊,按照東西南北中五個區域對城內的契丹守軍進行逐屋逐院的清剿。
得益於戰前“暗羽”以及那些負有特殊使命的漢人商隊的秘密偵查與測繪,“飛龍軍”的每名排長和“保安軍”的每名連長手中都有一份鳳州城的詳細地形圖,這使得翁鍾在分配清剿區時,不必為各個小分隊找不到自己的責任區而擔心。
東南西北四個區域的清剿叢集在各自指揮官的帶領下分片包乾,而中叢集則由翁鍾親自率領,沿著城內南北大街直撲鳳州刺史衙門——雖說契丹軍現在是化整為零,但幹掉趙匡符,打掉其指揮中樞對整個戰鬥程序還是大有助益的。
事實證明,周軍所採用的這種由軍事部諸兄弟根據前世軍隊清剿游擊隊的戰術發展而來的巷戰戰法對付鳳州城內的契丹守軍同樣有效。遇到小股敵軍,單個小分隊便能將其一舉消滅;遇到大股敵軍,多個小分隊透過軍號和哨子相互聯絡,集結一處,相互配合予以圍殲。於是,在周軍步兵分片包乾、小群多路、相互協作、反覆掃蕩的清剿之下,契丹軍隱藏在城內各處的兵將被一一找出並就地消滅。
而就在其他四路清剿叢集四面出擊的同時,由翁鍾親自率領的中叢集也一步步的接近鳳州刺史府。不過,與其他幾路相比,翁鍾這一路明顯要困難一些。一方面,作為整個鳳州契丹守軍的指揮中樞,刺史趙匡符自然要安排充足的兵力保護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