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章 引火燒身,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契丹君臣自認為自己的“金蟬脫殼”之計用的漂亮,卻也不敢託大到半個月過去了,周軍還沒有發現上當受騙,還沒有派出兵馬四處搜尋己方下落的地步。所以,此時保證大軍行動的隱秘性至關重要。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耶律屋質嚴令各部注意防火,卻忘記了在自己的隊伍中除了知曉大遼朝廷已經岌岌可危的大臣、訓練有素的兵將之外,還有數百戶因為無意中發現聖駕所在而被扣押于軍中裹挾南下的普通百姓。這些人原本就對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心有不滿,再加上一路夜行曉宿、連日奔波,更令他們怨氣沖天。若不是畏懼護駕親軍手中的刀劍,他們可能早就奮起反抗了。只是,人的忍耐都是有限的。當怨氣積累到一定程度,其暴發便僅僅是時間問題了。
應歷二十年(建隆七年)陰曆五月二十的傍晚,一個被軍隊裹挾而下的渤海人家庭因為沒有遵守用火令,在規定的地域之外生火做飯而受到了巡邏兵士的斥責和懲處。不但燒飯的鐵鍋被砸碎、剛燒好的飯食被皮靴踩得稀爛,而且家裡的男主人還被領頭的契丹軍官下令毒打了一頓,以至遍體鱗傷、氣息奄奄,半夜裡便一命嗚呼了。
家裡的頂樑柱被活活打死,其他家庭成員在悲痛之餘更是憤怒異常。儘管當時畏於兵士的刀劍而不敢立即發作,但並不代表他們會永遠隱忍。正所謂“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這家男主人的兩個兒子雖然還未成年,常年的遊獵生活卻賦予了他們堅毅的性格和狠絕的作風。他們很清楚若是當面與對方起衝突,自己遠不是那些身強體壯、訓練有素,且手執利刃的皮室宮帳軍的對手,唯有背地裡下手,且直擊對方的薄弱環節才可能有一線成功的希望。而在經過一番觀察和策劃後,兩兄弟最終決定採用火攻。於是,在暗中準備了五日後,在陰曆五月二十五這天的午後,兄弟兩人趁著宿營地所有人都睡得正香,連那些負責營地內部巡邏警戒的契丹士兵都因為烈日當頭、天氣炎熱而昏昏欲睡,一個個抱著兵器躲到樹蔭下打盹的機會,先將自己這幾日費盡心思收集來的菜油撒在那隊打砸自己家當、打死自己父親的契丹兵士所睡帳篷四周,而後便選擇了一處上風口點燃了火頭。
經過長時間乾旱無雨和高溫炙烤,這片被當作宿營地的樹林已經非常乾燥,所以一經點燃,放火點附近的樹木開始猛烈燃燒,大火亦隨之熊熊而起。而好巧不巧的是,這邊火頭剛剛點著,那邊便開始起風。火借風勢,在一陣強勁東北風的吹動下,這場大火迅速擴散開去,片刻工夫便已成燎原之勢。不但將那對渤海人兄弟仇人所在的那片樹林全部引燃,而且周圍的樹木、草地也一併吞噬,這其中也包括那對渤海人兄弟自己的親人所住帳篷。是以,仇人被困火海,發出悲慘叫聲、大仇得報的快感並沒有持續多久,兄弟二人便已是欲哭無淚,發了瘋一般跑向自家的帳篷,希望能將自己的家人救出火海。然而,在轉瞬間便已席捲數十畝樹林的熊熊烈火面前,個人的力量是那樣的渺小、那樣的微不足道。儘管兄弟二人脫下自己的衣服奮力撲打火頭,可他們不但沒能靠近自家帳篷一步,反而很快便陷入了烈焰的包圍之中,猶如火場中的其他人一樣,再無脫身的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