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章 背約,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永德發出討逆檄文的第二天後,也就是顯德九年陰曆正月二十九,訊息傳到了開封城。對這份幾等於舉兵反叛的所謂“討逆檄文”,後周朝廷的反應是迅速而果斷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張永德的這一作法其實算得上是一心想要削除藩鎮割據、解決地方長官擁兵自重現象的後周朝廷所期待的。因此,檄文被送進皇宮後不過一個時辰的時間,後周朝廷便下詔宣佈張永德及其追隨著朝廷叛逆,並任命殿前司副點檢趙匡胤討逆都部署,統領殿前司及侍衛親軍司共七萬人馬即刻北上討伐叛賊張永德及其同黨。此外,後周朝廷還下旨給張永德所在的鎮寧軍周邊各軍州節度使、防禦史、刺史等地方長官,要求他們配合朝廷的征討——儘管後周朝廷很清楚這些軍州幾乎沒有可能出兵與朝廷的討逆大軍並肩作戰,而只可能採取作壁上觀、保持中立的態度。可這一道旨意既是朝廷應有的反應,也是對其他軍州的一個警告,卻是不能省略的。
後周朝廷的反應自然是在張永德的預料之中,所以在得到朝廷已派趙匡胤率大軍北上征討自己的訊息後,他並沒有驚慌失措,而是按照自己之前所計劃好的策略,一邊調兵遣將、加強城防,一邊立即派人前往北平軍,向暫時留在那裡擔負聯絡職責的張能傳令,命其馬上向北平軍方面通報己方和朝廷方面的情況,促請北平軍即刻按照當初約定發兵南下,助其對抗朝廷的征討大軍。
得到張永德的命令,知道事關重大的張能自然不敢怠慢,當即便前往北平軍節度府求見王崤峻等人。不成想,滿心期許前去的他,卻是得到了一個令他難以相信的訊息——北平軍節度使、節度副使、節度判官三位北平軍說話最管用,同時也是對雙方結盟之事最清楚的首腦人物都不在府中。其中,節度使王崤峻七日前離城去了太原府巡視、節度副使徐紹安五日前去了錦州視察邊防、節度判官張維信則在三天前去了大沽港犒勞北平軍水師將士,如今節度府一應公務皆北平府知府趙大偉暫理。
聽到專門出來通知他的節度府總管鄧安的回覆後,張能只覺得自己的腦袋“嗡”的一下,當時就懵了。他的第一個反應是老天爺對自家叔父起兵反周不滿,故意製造一些麻煩來阻撓自家叔父的行動。而他第二個反應卻是他們老張家被北平軍這幫子混蛋給騙了,對方與自己這邊結盟是假,借後周朝廷之力除掉己方這個大對頭才是真。
如果說,第一個反應還只是讓張能有些心虛的話,那麼第二個反應一出來,頓時把這傢伙給嚇出了一身的冷汗。特別是在他從最初的驚慌失措當中恢復過來後,越想就越覺得自己的這個判斷是正確的。一來,從己方與北平軍達成結盟、借兵約定,到自家叔父發出“清君側、除奸佞”的檄文,前後連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到。若是北平軍這邊真心想幫己方入主開封,勢必要時刻關注著澶州和開封的一舉一動、勢必要做好隨時起兵南下的準備。在這樣一個重要而緊張的時刻,北平軍的幾位首腦人物又怎麼可能會全部離開北平城,去往數百乃至上千裡之外去搞什麼勞什子巡視和犒賞。二來,現在仔細想來,己方與北平軍明爭暗鬥了這麼多年,特別是在自己的那位義妹兼上司張燕間接害死了“清園”兄弟之一的範吾成的情況下,對方卻非常爽快的答應了己方結盟、借兵的議,這身就不合情理。怪只怪當初自己和叔父過於渴望能與像北平軍這樣的強手結盟,以應對朝廷在自己脖頸上越勒越緊的繩索,而忽視了、或者說是根不願意承認其中的風險與陷阱。
一念及此,張能既後悔不已,又對張家及自己的前景悲觀異常。畢竟,失去了北平軍這個強力外援,面對朝廷的征討大軍,自家這邊幾乎是沒有任何勝算的——不然的話,自家叔父也不可能冒險與北平軍結盟了。不過,後悔歸後悔,現在的形勢不容張能再有所耽擱。他先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去北平府知府衙門求購趙大偉。雖然趙大偉並沒有像他的那幾位兄長一樣玩兒失蹤,而是很快就接見了他。可雙方會面的結果卻是可想而知的。趙大偉先是對雙方結盟和借兵一事感到驚訝與意外,表示自己對此一無所知,幾位兄長根沒有向自己透露過一星半點。而後,又對張能出的希望其能調動北平軍或者哪怕是北平城的兵馬先行南下,去給自家叔父打打氣、給後周朝廷一個威懾的請求表示無能力。因他身北平府的知府,只有管理府民政的職權,對軍隊卻沒有任何指揮和調動的權利。而幾位兄長讓他暫理北平軍公務,也僅限於民政方面,軍權仍各鎮總兵負責,他根無權插手——實際上,在這一點上趙大偉並沒有忽悠張能,就穿越團隊和北平軍的職責劃分來說,他作文官確實只能調動轄區內的警察和“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