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五章 首戰鄂州(下),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完成對武昌城的包圍後,曾志林並沒有急於攻城,而是派人將大量勸降傳單以及寫給楊守忠的勸降書用勁弩射進了城內,希望城裡的守軍特別是節度使楊守忠能夠認清形勢,放棄抵抗、開城投降。這樣既可以減少無謂的犧牲,也能節約己方的時間。

對於曾志林的勸降,楊守忠實際上是左右難。或許以前他對身周軍主力的北平軍所知有限,很大程度上是透過傳言來了解的。可經過前兩日水陸兩場大戰的接連慘敗,其對北平軍的戰力已經有了直接而深刻的認識,明白自己與之對抗基上屬於拿雞蛋碰石頭。不但沒有任何勝算,而且很可能都堅持不到自己派出的求救信使將求救信送到洪州甚至更近的江州。就這一點來說,接受周軍的條件開城投降,不失現在情形下的一種明智選擇。

可作鎮守一方的節度使、作世受江南朝廷恩寵、國主信任的老臣,“投降”這兩個字確實又很難說出口。而且數月前委任自己擔任節度使時,國主曾當面拜託自己一定要把守好武昌這座沿江第一重鎮。如今國主的殷殷囑託言猶在耳,自己便將武昌城拱手相讓,如何對得起國主的信任與託付。更何況,自己前日剛剛因對方未能在白沙灘死戰到底、未能有效阻攔周軍水軍艦船而罷了步軍副都指揮使和水軍都指揮使兩名將領的官職,並將其二人押入大牢待參。如今自己卻不戰而開城投降,傳揚出去,於自己的臉面和名聲都非常的不好看。就這一方面來看,不戰而降似乎又算不得一個好的選擇。

思忖半晌,決心難下,楊守忠只得將自己的幾名心腹幕僚謀士請到後堂書房之內,希望聽一聽他們的意見。對此,幾位謀士的意見卻是非常的一致,那就是“投降”。在他們幾個人看來,如今天下大局已定,大週一統寰宇乃是大勢所趨、眾望所歸。正所謂“識實務者俊傑”,逆天下大勢而行絕無成功可能。想那李煜昏聵無能,當初因害怕得罪大周,而將力主北伐收復淮南之地以拒周軍的大將軍林仁肇鴆殺。如今,面對洶洶而來的周軍,卻又妄圖利用大江之險、利用各地鎮守兵將的血肉之軀去抵擋周軍成千上萬的艦船和犀利的火器。如此剛愎自用、自毀長城的昏君,根不配得到節度使的忠心。而且,此時開城投降,既讓這座古城免於戰火**,又能保住城中兩萬將士、十數萬百姓的身家性命,乃是一件大好事。世人只會稱頌的功德無量,又怎會記得獻城投降之辱。更何況,前兩日的白沙灘之戰和江上水戰,我武昌守軍也與周軍硬碰硬的進行了廝殺,兵將、戰船均損失慘重,“不戰而降”四個字根無從說起。至於被關押起來的兩位將軍,節度使只需好生安撫、日後多多攜,他二人感恩戴德還來不及,又怎會心生怨恨。

幾位心腹幕僚謀士的一番勸說雖沒令楊守忠當場拍板投降,卻也令其心中的天平向投降一面發生了明顯的傾斜。只是出於這個時代文臣武將、特別是像江南這種立國近三十年、政權相對穩定的割據政權的臣子對君主的愚忠,其一時還難以最後下定開城投降的決心。因此,在送走三位幕僚後,楊守忠便一個人坐在書房之內,繼續自己和自己的思想鬥爭,一遍又一遍的權衡利弊,努力的說服自己下之最後的決心。

楊守忠在節度府書房內自己與自己進行思想交鋒,城外的曾志林卻沒有那個耐心一直等下去。根據計劃,他必須在陰曆三月十六之前抵達蘄陽,並在陰曆三月二十之前與八哥徐紹安的中路軍一起攻克江州。而自武昌至蘄陽走水路需要兩天,也就是說他只有不到兩天的時間來拿下武昌城,不然就可能會誤了與八哥會師的日子,並最終影響到整個南征作戰的順利進行。因此,了給城內的楊守忠增加壓力,也了不得已強攻時能節約時間,在包圍武昌城的第二天,也就是建隆三年陰曆三月十三一大早,曾志林便將麾下各部的大、中口徑火炮集中於武昌城西門。上午辰時初,隨著他一聲令下,上百門各種型號、各種口徑的火炮一同發出怒吼,頃刻間便將武昌城西城牆淹沒在硝煙與烈焰之中。

儘管炮擊只持續了五分鐘,但上百門火炮還是將上千發炮彈傾瀉到了武昌城西城牆上。劇烈的爆炸、濃密的硝煙、騰空而起的烈焰、四散分濺的彈片和碎石、城頭守軍屍體和殘肢斷臂,以及炮擊開始不久便轟然倒塌的城門樓,不僅令整座城池裡的兵將和百姓心驚膽戰、惶恐萬分、再無鬥志,也讓依然在猶豫降還是不降的楊守忠以最快的速度下定了決心。於是,在炮擊結束、曾志林命人向城內第二次投射勸降書後不到半個時辰,武昌城便四門大開,江南鄂州的一眾官員、軍將在楊守忠的帶領下自西門魚貫而出,捧著官印帳冊,向曾志林獻城投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光輝之誰與爭鋒

美麗心點

幽藍之尾[人外]

魔鬼椒

棄妻難再逑

葦葉

時傾

木慕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