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戈彥的“妙計”,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隆二年陰曆四月初五,正在向池州方向快速推進的徐紹安、曾志林所部與快馬趕回的宋德明親信家丁相遇,並得到了一個好訊息和一個壞訊息。好訊息是,池州守將指揮使戈彥已被說服,同意獻城投降;壞訊息是,身其上官的池州刺史抵抗意志比較堅定,戈彥恐難說服其投降。目前,戈彥正在暗中積極聯絡自己的親信和盟友,準備找個合適的機會將池州刺史控制住或者乾脆殺掉,而後便開啟城門迎周軍進城。
對此,徐紹安和曾志林倒是不以意。在他們二人看來,戈彥能夠控制住池州局勢,迎周軍進城固然最好。即便其一時難以得手,也不會對周軍奪取池州城在什麼太大影響,南征西路軍和中路軍不過是在池州城下多耽擱個一天半天的,算不得什麼大事。因此,在重賞了那名送信的家丁,並命其與大軍一同東進,以便與戈彥聯絡後,徐、曾所部便馬不停蹄的殺向池州城。
儘管已經下定決心要與城池共存亡,可面對之前鄂州和江州均無力抵擋周軍的進攻,兩城都在不到半天的時間內就宣告陷落的事實,池州刺史心裡還是有些惴惴不安的。因此,在從探馬口中得知周軍已經推進到距離池州城不過五十里的尹村後,他便再也無法保持之前那種從容不迫的狀態,而是緊急召集城內所有文武官員開會,商討禦敵良策。
與當初江州的情形正好相反,池州這邊抵抗意志最堅定的是刺史,一心想要不戰而降的卻是對好友宋德明書信中所陳利害深以然的指揮使戈彥。不過,與當初胡則借刺史謝彥寶召集屬下開會的機會斬殺這位貪生怕死的上司、奪取江州大權不同,戈彥在池州的勢力與胡則在江州的勢力相比要差上不少,想要在軍議上趁機發難,以其所能掌握的力量刺殺池州刺史有一定難度。所以,戈彥決定暫時先隱忍不發,待時機成熟時再有所動作。
不過隱忍歸隱忍,該做的小動作還是要做的。因此,當池州刺史在軍議上向他這位州指揮使諮詢禦敵之策時,戈彥在佯裝思索一番後,便出了兩點建議。其一,借鑑江州的成功經驗,派出部分精悍兵將主動出擊,於適當地點伏擊、偷襲周軍,殺傷其有生力量、阻礙其前進速度。其二,增加城南峽口寨的守軍數量,派得力干將率五千兵馬駐防於此,使周軍不得不分兵進攻,從而減輕對主城的壓力。
戈彥的兩條建議看似有些道理,實際上卻是暗藏玄機。一方面,江州軍雖利用伏擊、偷襲取得了重大戰果,可這種辦法能用一次不能用兩次。有了上次的教訓,周軍肯定會加強戒備,又怎麼可能再讓池州軍得手,可以說戈彥這條建議就是讓池州軍去送死的。另一方面,峽口寨雖是池州城重要門戶,且與池州城互成犄角之勢,就常理來說該當派駐一定數量的精兵防守。可問題是,面對周軍強大的炮火,小小的峽口寨的抵禦能力遠不如擁有堅固高大城牆的池州城。而且,峽口寨乃是一座純粹的軍寨,基沒有平民居住其中,周軍在炮擊時可以完全沒有顧忌。再加上週軍西路軍、中路軍的總兵力有五萬多人,分兵對付池州城和峽口寨綽綽有餘。所以,若照戈彥所講,派駐五千兵馬於峽口寨防守,不但起不到牽制周軍的作用,反而是將這五千餘兵馬白白送給周軍當絕佳的炮擊目標,徒增對方戰果而已。
可惜的是,作池州守將,包括刺史在內的所有池州文武官員都對戈彥的建議深信不疑,不但完全接受,而且池州刺史還將派遣伏擊、偷襲兵將及挑選駐守峽口寨主將人選的決定權交到了戈彥的手中,其定奪。而這樣做的結果,卻是給了戈彥清除池州刺史親信、保證自己心腹安全的機會。於是,三名素來與池州刺史交好,被其看重的將校便成了率軍伏擊周軍和駐守峽口寨的主將,並於當天便被戈彥打發出城去了。
這邊城內的兩路兵馬才離開池州城,那邊戈彥便派自己的心腹將相關訊息送到了駐兵尹村的徐紹安、曾志林手中。
原就處於劣勢,此時又出了內鬼將自家的兵力部署全盤托出,池州軍的敗亡也就是命中註定的了。建隆二年陰曆四月初八,於老鷹山設伏的五千池州軍被早已知曉其伏擊地點和兵力安排的周軍反包圍,在抵抗一個時辰、死傷近兩千人後,向周軍投降;建隆二年陰曆四月初九,周軍在兵分兩路分別完成對池州城及峽口寨的包圍後,集中所有火炮對峽口寨進行猛烈轟擊。近半個小時的炮擊不但幾乎徹底摧毀了峽口寨,而且造成寨內池州軍近四千人的傷亡,其倖存者盡皆投降。
至此,池州軍損失過半,且留守城內的兵將幾乎均戈彥心腹。於是,在建隆二年四月初十一早的軍議之上,認時機已然成熟的戈彥突然發難,當場斬殺池州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