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章 恩威並濟,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裡的百姓也會成後周朝廷的子民,此時過度的殺戮既不利於今後的統治與管理,更會影響此地的恢復與發展。於是,在炮擊開始後不過十分鐘時間,曾志林便下令停止射擊、步兵攻城,並向城東的中路軍發出了已經開始攻城的訊號。
西路軍這邊開始發動步兵進攻,了避免炮火誤傷,就算中路軍和徐紹安這邊怨氣尚未發洩完畢,再怎麼不甘心就此住手,也只能停止炮擊,轉而也開始派步兵攻城,協同西路軍的行動。
說是攻城,實際上在經歷了猛烈炮火洗禮,且胡則、宋德明這兩名江州城內抵抗意志最堅決的守城將領在猛烈的炮火準備中先後中彈,一死一重傷,無法再繼續行使自己的指揮權後,城內江州守軍的軍心便已經漸漸渙散,鬥志也漸漸喪失。而城中原刺史謝彥寶的親信官員和將領此時又重新站出來,說服這些已經被炮火擊垮的兵將們要識實務,沒必要了一場註定要失敗的戰爭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於是,當中、西兩路大軍的步兵開始攻城時,城內的絕大多數守軍都已經放棄抵抗,在那些主張投降的官員將佐的帶領下,列隊向周軍投降。唯一給進城的周軍步兵造成些微小麻煩的,只有護著胡則的遺體和昏迷不醒的宋德明退守已然被炸成殘垣斷壁的刺史府衙署,寧死也不投降的不過區區二、三百胡、宋兩將的親兵家丁。
原按照徐紹安的意思,既然刺史衙署裡面的殘存守軍寧死不降,那就成全他們,一頓炮火砸過去了事。可一來曾志林對這位八哥之前無差別炮擊江州城不滿,二來他也是敬重胡、宋二人及其麾下親兵家丁的忠義和風骨,不願意再一場已經有了結果的戰鬥增加更多的死傷。於是,在如何處理這兩百多名胡、宋二將親兵家丁的問題上,曾志林堅持要先禮後兵,只有當所有的和平手段都不起作用時,再以武力解決。
面對二十六弟的據理力爭,徐紹安也漸漸從攻城之初的頭腦發熱狀態中冷靜下來,意識到自己此前的所作所有欠妥當,且有悖於“爭取江南民心、以利今後管理”的政策原則,並最終接受了曾志林的建議,暫緩了對刺史衙署的進攻。
眼見八哥冷靜下來,曾志林一邊暗自慶幸,一邊立即派人找來江州的官員將領,以及胡、宋二人的家眷,輪番勸說衙署內的胡、宋二將親兵家丁放下武器——胡則接任江州刺史不過數日,且備戰工作十分繁忙,以至其尚未來得及將家眷接入刺史府中,卻使其家眷躲過了中路軍對刺史衙署的炮擊。同時,了表示對胡、宋二人的敬重,曾志林還答應厚葬胡則、盡力搶救宋德明,並保證衙署內守軍的身家性命。
勸降進行了一個多將近兩個時辰,最終在一干原江州官員將領的接連勸解下、在胡、宋二人家眷語重心長的說服下,特別是在曾志林指天發誓一定遵守自己之前所答應的那些條件的誠懇表現下,退守刺史衙署的胡、宋二將親兵家丁,除五名胡則的家丁因沒有保護好家主,無顏面見主母而自刎身亡外,其餘的人最終都放下武器,抬著他們的指揮副使宋德明走了出來。
眼見自己的勸說起了效果,曾志林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他一面立即找來隨軍軍醫對身受重傷的宋德明盡力進行搶救,一方面親自出馬幫助胡家親眷料理胡則後事,並指示那些將留守江州、暫理地軍政民事的後周官員,在停靈時間結束後,務必要胡則舉行一場隆重的葬禮,並儘可能照顧其家眷。
得益於軍醫高超的醫術以及其自身良好的身體素質,宋德明在昏迷了三天後終於甦醒了過來。儘管其未能像刺史一樣國殺身成仁而感到自責,並起了輕生的念頭。但在瞭解到刺史衙署勸降的經過、瞭解到曾志林對胡則的敬重及對其家眷的照顧、瞭解到退守衙署的親兵家丁都得到了赦免和優待後,宋德明還是被曾志林的真誠所感動。他不僅放棄了輕生的想法,而且還表示願意戴罪立功,大周朝廷出力報效。
建隆二年陰曆三月二十九上午,在接到徐紹安、曾志林聯名的戰況彙報後不久,王崤峻便以委員會的名義發來了回覆。電報中在接受徐紹安的再一次檢討,並嚴肅要求其不得再犯的同時,亦對曾志林出了表揚。此外,根據曾志林的建議,後周朝廷還給予宋德明大量賞賜,並保留其江州指揮副使的官職。
儘管因傷勢未愈不能隨同大軍東行,可已經決定投效大周、戴罪立功的宋德明並沒有就此放棄可以表示忠心的機會。而是投桃報李,在徵得了徐紹安和曾志林的同意後,其利用自己與池州守將指揮使戈彥素來交好這一有利條件,先行派自己的親信家丁,攜自己親筆信前往池州面見戈彥,向對方陳說利害,勸其主動投降周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