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五章 有請蕭將軍,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內的親衛答應一聲退出帳去,時間不大便領著一名身材高大、相貌俊朗,做契丹人打扮的男子返回大帳。
那名男子進帳之後立即滿臉謙恭的向王峰及吳鵬二人行禮,小心的說道:“繼先見過王將軍、吳將軍。不知兩位將軍喚繼先來有何吩咐?”
原來,這位被王峰派人找來的所謂蕭將軍正是當初在幽雲之戰時被穿越團隊武裝俘虜的契丹名將、契丹南京留守蕭思溫的侄子蕭繼先。粗粗算來,他在北平府西山戰俘營內已經被關押了將近十一年了。
十一年雖然說長不算長,可說短也不算短,已經足以把當初那位意氣風發、英姿勃勃、睥睨天下、不過十四、五歲的少年才俊,變成現在這位含蓄內斂、謹小慎微、唯唯諾諾,雖還不到三十歲,卻已經銳氣全無的落魄青年。
說起來,蕭繼先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卻也怪不得他。一來,由於當初他曾經率手下於尚莊村偷襲王崤峻,不但令對方的一名親衛負傷不得不截肢成為殘疾,更令整個穿越團隊及其武裝的領袖人物王崤峻面臨前所未有的危險。因此,那次偷襲雖說以失敗告終,可無論是親衛們還是穿越團隊武裝也就是後來的北平軍眾將士卻將仇記在了蕭繼先的身上。是以,在蕭繼先被俘的最初一段時間裡,可是沒少吃那些負責看押的兵士的欺侮。挨餓受凍成了家常便飯,時不時的還會被對方以各種理由乃至毫無緣故的拳打腳踢、修理一頓。如此悲慘的遭遇,早就讓蕭繼先明白了什麼叫“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道理,養成了忍氣吞聲、逆來順受的性格——實際上,初入戰俘營,蕭繼先也曾想過拴根繩把自己吊死,免得受欺凌、失尊嚴。可問題是,叔父蕭思溫被俘後連氣帶嚇一病不起,需要他的照顧。若是他就這麼一死了之,只怕用不了幾天叔父就會步自己的後塵。想到叔父往日對自己的恩情、栽培與提攜,蕭繼先無論如何也下不了撒手不管的決心。
二來,雖說穿越團隊對被俘的契丹貴族給予了一定的優待,對他們進行了單獨關押,其生活和居住條件較之那些中低階文武官員以及普通兵士要好上不少,像蕭繼先、蕭思溫這樣的高階俘虜甚至可以在戰俘營周邊騎馬鍛鍊、保持本民族的習慣和身體健康。可一方面,其活動範圍終究有限,十一年的監禁生活,每日裡看到的都是同樣大小的一片天空、都是同樣的山巒、同樣的樹林、同樣的高牆鐵網、同樣黑洞洞的槍口和亮閃閃的刺刀,蕭繼先被禁錮的不僅僅是身體,同時還有他的理想、信念乃至靈魂。另一方面,隨著在戰俘營裡待的時間越來越長,在穿越團隊刻意為之以及人天生的自私自利心理的驅使下,這些契丹貴族原有的等級高低、身份貴賤的意識也就越來越模糊、越來越淡化。於是,戰俘營內很快便從由以往的身份地位來決定吃飯、喝水、享用各種生活物資的先後次序變成了由實力來決定,以至於蕭繼先幾乎每日都要為自己以及叔父的生存而奮鬥。嚴酷的現實以及沉重的生存壓力,不但將蕭繼先身上的那些個稜角磨得乾乾淨淨、平平整整,更養成了他為人圓滑、阿諛奉承、左右討好的處事哲學。尤其是對可以一言決定他和叔父生死的“清園”兄弟們,蕭繼先更是恭敬至極、絲毫不敢有所牴觸、有所違拗。
因此,當北伐開始之前,河北布政使宋飛揚派人將他從戰俘營帶到北平城河北省布政司衙門,親自向他傳達了宋王王崤峻要其隨北伐大軍一同北上,在適當時機說服沿途契丹守將投降,以加快北伐速度、減少戰爭損失的手諭後,蕭繼先馬上就不加思索的滿口答應下來,並當場向對方表忠心、下決心,表示絕不辜負宋王對自己的信任與青睞,而絲毫沒有覺得這樣做是在背主求榮、是在出賣良心、是在叛國投敵。
對於蕭繼先的情況,王峰和吳鵬在出徵之前也從宋飛揚以及負責戰俘營管理工作的情報部內務司主管樑子嶽那裡瞭解得一清二楚,也知道五哥王崤峻讓其隨北伐大軍一同行動的目的何在。只是由於此前高州的守將為漢人,不需要蕭繼先去勸降,而松山州的守將為皇族耶律氏的將領,亦不適合來自後族的蕭繼先出面勸服,所以也就一直沒有動用他。如今面前的永州長寧城裡的守將乃是來自後族的蕭達祥,且其父親正是幽雲之戰時與蕭思溫一起被穿越團隊武裝生擒活捉的親信族人蕭布達,這蕭繼先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於是,當蕭繼先謙讓一番後,終於轉到自己那張酒桌後面,側著身子在椅子上小心的坐了半個屁股後,王峰便微微一笑道:“蕭將軍,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今日便是你戴罪立功、脫離苦海的日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