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沙口鎮大捷,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李承渥不但沒有退兵,反而下令麾下大軍加速前進,務必要在一日之內趕到韶州城下,以免對方見自己這邊勢大而逃跑。
建隆六年陰曆五月初三午前,李承渥兵臨韶州城。不過,與其當初預測的相反,周軍既沒有因為南漢軍人多勢眾而逃跑,亦沒有縮入城內據城死守,反而放棄城池之利,於韶州城南紮營列陣,看意思是想與南漢軍正面抗衡,堂堂正正的打一仗。
雖說周軍的表現有些出乎自己的意料,但倚仗著“沙口鎮大捷”以及己方將近五比一的兵力優勢,李承渥心中並無絲毫懼意。他一面命麾下大軍在周軍對面安營紮寨,一面派出使者前往周軍大營去勸周軍投降,以免雙方真打起來,周軍落得一個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勸降自然不會成功,早就將李承渥及其麾下十萬大軍當成自己盤中餐的楊新對於站在那裡慷慨陳詞,正竭力勸說自己投降的南漢軍使者連看都懶得看一眼,便一揮手,示意親衛將其拉出去,剝光衣服掛在旗杆上示眾——“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規矩楊新還是很贊成的,所以對這位所謂的“勸降”使者並未下死手。
雖說雙方大營隔著一段距離,但旗杆高大,再加上被掛在上面的南漢軍使者不停的掙扎,所以南漢軍在營外巡弋的遊騎斥候很快就發現了這邊的情況,並立即報告給了李承渥。
得到報告的李承渥自然是勃然大怒,一面怒斥周軍是“給臉不要臉、敬酒不吃吃罰酒”,一面下令全軍整隊,準備一鼓作氣將周軍殺個片甲不留。
雙方正面對抗,周軍又沒有據城而守,在李承渥看來,這正是自己手下那支衝擊力強大,自成立以來幾乎從未嘗過敗跡的象兵發威的好機會。是以,待己方大軍列陣完畢,李承渥便一聲令下,命象兵出擊。
隨著將令傳下,五千南漢象兵越陣而出,人喊象吼的向周軍陣列衝去。
儘管在開戰之前便已經從上司和長官那裡得知南漢軍有所謂的象兵,並且在戰前集訓時,粵桂作戰前敵指揮部也曾專門請來訓象師進行過展示,讓大家對大象有所認識。可幾頭由訓象師牽領,溫順而服從的從自己面前走過的人工訓養大象,與由五百頭嘶嚎怒吼,向自己迅猛奔來,連腳下大地都隨著它們的奔跑而劇烈震動的大象組成的象群顯然是不可同日而語,有著天壤之別的。是以,面對洶洶而來的南漢象陣,要說周軍兵士個個不以為然、無所畏懼絕對是在自欺欺人。不過,害怕歸害怕、膽怯歸膽怯,但長期以來的訓練所形成的那種對軍紀的遵守、對長官命令的服從,以及身體在戰鬥開始後那種條件反射式的反應,令近兩萬周軍雖不乏面露畏色、兩股戰慄的兵士,卻無一人後退,更無一人逃跑。
一百到兩百米是“飛龍軍”步兵裝備的“五五式”步槍的最佳射擊範圍,精度高、殺傷力大,而在這個距離上,站在軍陣前排的周軍士兵卻已經能夠看清狂奔而來的大象那如蒲扇般張起的耳朵甚至是血紅的雙眼。
就在前排士兵的心臟幾乎要因為地面的震動和自己的緊張情緒而從嘴裡跳出來時,一發紅色訊號彈終於騰空而起。隨著這發代表開火命令的訊號彈升空,周軍陣列前排計程車兵們那已經提到嗓子眼兒的心臟終於回到了肚子裡。他們一邊大口大口的喘氣來緩解方才的緊張情緒,一面猛烈射擊,將遮天蔽日的彈雨傾瀉到對方的頭上,以洩自己的心頭之恨——儘管面對陌生事物、特別是對自己有極大威脅的陌生事物心生膽怯與畏懼是人之常情,但在絕大多數週軍特別是“飛龍軍”將士看來,自己這樣的反應是一種恥辱。而這樣的恥辱,需要也只有敵人的鮮血才能洗刷乾淨。
在人類自身面前,大象固然是高大、威猛而又幾近無敵的,但在人類的武器特別是殺傷力強大的火器面前,大象卻又是脆弱而毫無反抗能力的。雖說大象的智商遠不如人類,但躲避危險的本能卻是與生俱來的。因此,當衝在最前面的數十隻大象被密集的彈雨擊倒在地,上百發從天而降的**在其身邊轟然炸響後,剩餘的象群在受到驚嚇以及本能的驅使下,頓時停住的前進的腳步,調頭便往來路逃去,以遠離前方的危險。此時,就算是最精熟、最高超的訓象師也不可能阻止大象的步伐,更何況面對密集的彈雨,只怕那些個僥倖不死的訓象師比他們跨下的大象更想遠離這片死亡地帶。
周軍與南漢軍的大營相距五里,全部都在“飛龍軍”的炮火打擊範圍之內。所以,這支受驚嚴重、狂奔不已的象軍幾乎是在“飛龍軍”各型火炮的接力驅趕下,一路從周軍大營前潰逃到南漢軍大營前,並穿營而過,最終頭也不回的鑽進了南邊的山林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