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林仁肇的悲哀(上),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荊湖平定,王崤峻這邊率領“荊湖征討軍”其餘兵馬回返開封,進行休整、補充,恢復此番長途征戰的疲憊。而受命鎮守湖南之地的錢遠山和曾志林卻沒有片刻休息的時間,剛剛經過戰亂的湖南,百姓需要他們安撫、經濟需要他們恢復、各方勢力需要他們掌控,而更重要的,則是下一步繼續征伐天下、一統華夏做必要的準備。因此,自打擔任湖南道安撫制置正副使那天起,錢遠山和曾志林便全力施。他們在湖南各州縣出告示、帖榜文,向地士紳百姓說明周保權及其一眾文臣武將的罪過、宣傳大周此番出兵的正義性、正當性,讓人們相信周軍師出有名;他們整頓湖南原有官吏,讓他們明白其做大周的官遠比做武平軍的官要尊崇得多,也更有底氣得多;他們整肅原武平軍兵將,一方面淘汰其中的老弱病殘,高地兵馬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則是將留守湖南的一部分“保安軍”老兵充實到武平軍地人馬之中,既使得原武平軍兵將能夠儘快融入到北平軍系統中來,又能很好將這些改頭換面的原武平軍控制在自己手中;他們恢復湖南經濟、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在商貿部、農業部、科技部等職能部門骨幹成員的協助下,促進湖南與後周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使其儘快從戰亂的打擊下恢復過來。如此一樁樁、一件件的工作做下來,錢、曾二人忙得不亦樂乎,幾乎要到腳不沾地的程度了。
當然,在全力掌控、發展湖南之地的同時,錢遠山和曾志林也沒忘記另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造船、造戰船。收復荊湖不過是平定江南、混一華夏的第一步,後蜀、南唐、南漢、吳越,這些江南割據政權必須一一清除,只不過在時間、方法和手段上會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所以,當委員會將北平軍水軍副都指揮使(海軍副總司令)辛飛宇,以及穿越團隊中對船舶最熟悉,這幾年已經在大沽船廠“飛龍軍”海軍艦隊建造近百艘脫胎於前世風帆時代各類名艦戰船的黃山,自北平軍調到湖南後,建造北平軍長江艦隊的工作也就此展開——黃山盧龍知府的職務原盧龍府同知孫磐接任。
眼見大周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荊湖之地,隨後又派出兩名來自北平軍的戰將坐鎮湖南,並於此處駐紮了包括近一萬“飛龍軍”在內的三萬餘兵馬,這會兒又在三江口建起兩座大型船塢,日夜不停的趕造各式戰船,無論是西邊的後蜀,還是東邊的南唐,心中均中惴惴不安,生怕大周朝廷下一次會將戰爭之劍指向自己的胸膛。如果說,得益於無論是沿大江朔江而上,還是走那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偏安於天府之國的後蜀皇帝孟昶的心裡多少還略感踏實的話。那麼隨著周軍收復荊湖、跨過大江天塹,自己之前所倚仗的最大優勢被嚴重削弱,而自上游漂落下來的大量碎木屑又預示著周軍正在加緊造船、大規模的造船,這使得那位只知道吟詩做賦的南唐之主李煜立時沒了主意,驚慌失措,不知該如何是好。除了連忙派出使者攜帶大量財貨,前往開封納貢,向後周朝廷表示自己的臣服外,就只會躲在**之中做詞寫詩,藉此舒緩心情,以便將那些煩心事給“忘掉”。
李煜這邊想盡辦法要緩和與後周朝廷之間的關係、要將那些影響自己心情的麻煩事忘掉,而遠在洪州(南昌)、一直主張對後周朝廷採取強硬態度的南唐大將、擔任南都留守、南昌府尹的林仁肇,卻是在時刻關注荊湖周軍動向的同時,痛惜當初因自家主公膽怯懦弱而喪失的那一次次重奪江淮的機會。
實際上,自打周世宗南征,奪取淮南十四州之地後,林仁肇不止一次向李煜及李煜的父親南唐元宗李璟出過出兵江北、收復淮南的計劃,而其中有三次是他認成功機會最大的。
第一次是周世宗北伐幽雲的時候。當時,“清園”兄弟異軍突起,不但令契丹三十萬大軍灰飛煙滅,而且期間曾一度與後周北伐大軍對峙於幽州城下,直至周世宗接受其所請,將幽雲十六州劃北平軍,並“清園”兄弟掌控之後,才得以順利返回開封。當週軍駐紮於幽州城下,與城內“清園”兄弟麾下所謂“幽雲義軍”留守兵馬相互對峙,而“幽雲義軍”主力正在與契丹援軍大戰於長城一線時,林仁肇便向當時的南唐元宗李璟出建議,表示願意率領一支大軍渡江北上,趁後周軍主力被牽制在幽雲,淮南地區兵力空虛的機會,一舉奪回江北淮南之地,使南唐在與後周對峙時,守勢變攻勢,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第二次是周世宗北伐北漢的時候。當時,北平軍暗地裡相助北漢、掣肘後周,使得後周十萬大軍進退兩難、處境堪憂,稍不留神便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儘管相隔遙遠,但身百戰名將,林仁肇還是透過有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