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章 我一定要去開封,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樣是西北重鎮、同樣是地大族掌控權力,作定難軍實際統治者的李彝殷在得到進京述職的所有地方藩鎮節度均被朝廷強留開封的訊息後,一方面暗自慶幸自己因是邊境藩鎮,與永安、朔方、建寧等軍一樣不必親往開封述職,從而得以避免被困京城。另一方面,卻又因永安、朔方兩節度使均親自前往開封,且主動要求留在開封而有些心中不安,生怕朝廷以此頭找自己的麻煩——建寧軍節度使楊重勳雖也未親往開封,可人家親哥哥是原太原鎮副總兵、現靈州觀察處置使、與“清園”兄弟之一楊新結拜的楊業楊大將軍。有這層關係在,大周朝廷怎麼也不可能去難他的。
自己在朝裡可是沒有如此的人脈關係,如今同邊境節度、同樣受到朝廷優待無需親臨開封述職的折德扆和馮繼業了報答皇恩、了表示忠順——哪怕馮繼業從某種程度上說是被時勢所迫——而拖家帶口的去了京城,並就此住在那邊不回來了。自己卻只是派了個族侄李光信前往,而且如果不是朝廷下旨強留,這個侄子自己也是不打算讓其長期待在開封的。如此一來,不但顯得自己小氣、戀棧權力,而且也從側面表現出了自己對朝廷的不信任。
一方面心裡面不踏實,另一方面強留地方藩鎮節度在開封暫住後,朝廷加大了對城內城外、宮內宮外的監控力度,且族侄李光信在京城所住的府邸附近也戒備森嚴,無論是想讓自己安排在京城的親信從原來的各種管道瞭解開封形勢,還是透過與李光信接觸來獲得一些訊息都不是很容易。再加上定難軍與京城相距近兩千裡,訊息往來耗時太多,就算能得到什麼情報,等自己這邊做出決定再傳去京城,那邊早就連黃花菜都涼了。如今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派一個得力且有一定身份地位,可以代替自己臨機決斷的親信去京城。一方面與朝廷方方面面的人、特別是掌控朝政的北平軍“清園”兄弟保持溝通與聯絡,以增加這些朝廷重臣對定難軍的好感、化解其可能對定難軍的不滿。另一方面,則是儘可能多的瞭解朝廷動向,一旦發現有任何朝廷可能要對定難軍不利的訊息時,便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夏州方面,從而使己方能有一個應對的時間。當然,了不引起朝廷的猜測和懷疑,這次派去京城的人員用的是向朝廷進貢、官家明年的冠禮進獻禮物的名義。至於這支進貢獻禮使團的正使,李彝殷則選定了自己的另一位族侄,銀州防禦使李光儼——也就是前世歷史上建立了西夏政權的那個李元昊的曾祖父。
李光儼接到自家族叔的任命後,深知此番開封之行責任重大,絲毫不敢怠慢。一面按照族叔的安排挑選禮物、設定行程,一面開始慎重選擇與自己同行的使團成員。
在李彝殷做出向京城派出進貢獻禮使團決定的第三天,定難軍治所夏州統萬城三道城(西城)裡的一座府邸後宅的一間安靜的書房之中,兩男兩女隔著一張方桌相對而坐。桌上點著一支蠟燭,搖曳的燭光映照在四人的臉上,令他們原就猶豫不決的臉色顯得更加陰晴不定。
四人沉默半晌,其中一名膚色較白、身材較瘦的男子端起面前的瓷碗,將其中苦澀的茶水一飲而盡,而後重重的礅在桌面上,沉聲說道:“我決定了,此番一定要隨進貢獻禮使團進京探個究竟,看看掌控大周朝政的北平軍‘清園’兄弟和他們手下的那支大軍是否真如傳說中的那般強悍、神奇,看看朝廷邸報中所及的參與平定江南之戰的那名水軍高階將領究竟是不是咱們所認的那個人,或者只是與其同名同姓。”
“之前朝廷扣留了幾十名藩鎮節度使,李光儼這次去會不會像他族兄李光信一樣也被朝廷扣下。如果那樣的話,兄弟你豈不是也要跟著被困京城,難以回返了嗎?”另一名膚色較黑、身材魁梧的男子擔心的說道。
“我家老陳說的在理,小邱你可要想清楚了。你現在可不是一個人,你要是在京城那邊有什麼意外,你叫小涵妹子和三個孩子怎麼活?”坐在黑臉男子身邊的一名身材比較豐滿、個頭不算很高的女子也開口勸道。
白臉男子聞言擺了擺手,說道:“這點陳哥和嫂子倒不必擔心,一來之前朝廷扣留眾節度使是了削藩,李光信這個定難軍代表被困京城不過是遭了池魚之殃,再扣以進貢獻禮名進京的李光儼既沒有道理也沒有必要。二來,就算有些危險,了弄清‘清園’兄弟和那人的身份,了咱們四個人今後的前程,冒這點風險也是值得的。至於小涵和孩子們,我都已經安排好了,即便我三年五載回不來,他們生活上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再說,不是還有陳哥和嫂子在嘛,把小涵和孩子交給二位照看,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那黑臉男子聞言先是點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