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辯,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出爾反爾,徐副使車駕未見,北平軍的大軍卻已兵臨我太原城下?若北平軍不願與我大漢永結盟好,當初又何必要答應吾皇的議?”

楊新聽了卻是語氣平靜的答道:“賢弟領兵多年、身經百戰,難道沒聽說過‘兵不厭詐’這四個字嗎?如若吾等兄弟不答應那劉鈞兄弟相稱的要求、不表現出願與漢國永結盟好的意願,漢國朝廷怎麼會那麼容易便放鬆戒備,怎麼會那麼容易便放我飛宇兄弟及其一眾手下出城,又怎麼會那麼容易便派賢弟你出城迎接兄,從而令兄有機會與賢弟你促膝而談,將事情的始末緣講清楚、說明白呢?至於說哥哥我和其他幾位兄弟率領大軍南下的目的,那自然是不言自明的,那就是要攻下太原、平滅漢國,完成我大周皇帝在撤軍之前下給我北平軍的旨意。”

“既然汝等要助周滅漢,何之前要費盡心力、甘冒與周國朝廷正面敵的風險助漢抗周呢?”楊業非常不理解的說道,“與其如此,何不在周軍北上時便引軍南下,與周軍一起滅掉我大漢,那樣豈不是要省卻許多工夫?況且,有我大漢在一rì,那周主柴榮便一rì不得安寧。其一rì不得安寧,便一rì不會將矛頭指向北平軍。如此,哥哥及北平軍諸君豈不是會更安逸、更自在。難道哥哥及北平軍諸君不明白,汝等今rì滅了我大漢,明rì便會成周國朝廷必yù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肉中刺。而且,小弟所說的這些哥哥在當rì寫與小弟的信中都曾說過,並以此作北平軍襄助我大漢的緣之所在。何以現在周軍方退,便轉過身來與自己昔rì的盟友刀兵相見,完全忘記了這些言辭。”

楊新答道:“此一時、彼一時,今時不同往rì。漢國於我北平軍乃是不容有失的戰略重地。以往此地在與我北平軍關係融洽的漢國朝廷手中,又有賢弟你在這裡多方照顧、處處支援,吾等兄弟尚可接受,並不急於將漢國這數州之地納入我北平軍掌控之下。可不逞想,周軍伐漢之初卻將我北平軍排除在外,非但沒有將伐漢的決定知會吾等兄弟,反而千方百計對吾等隱瞞實情,並不惜將伐漢的時間定在並不利於火器作戰的盛夏雨季,以防漢國我北平軍捷足先登。對此,我北平軍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因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片土地均是關乎我北平軍能否繼續保持此前那般強悍戰力、能否在契丹和周國兩大勢力的夾攻之下安然無恙的關鍵之所在,是決定我北平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之所在,哪裡容得他周國朝廷染指其中。此,我北平軍才向漢國朝廷主動伸出援手,幫助漢國朝廷對抗周軍,直至將其趕出漢境。

可如今,情形已然發生了變化。周軍迫於各種壓力,不得不無奈撤軍。而周天子在撤軍之時,卻又突然向我北平軍下旨,命我軍起兵南下、平滅漢國,並答應滅漢之後,將漢國當前所轄一府八州之地全部劃歸我北平軍治下。既得了周帝旨意,兼之如漢國這般對北平軍至關重要之地終究掌控於自己手中方能令人放心。故而吾等兄弟經過一番商議,這才決定遵旨揮軍南下,直取太原。

至於漢國被滅之後,周國朝廷會不會將進攻的矛頭指向我北平軍,這一點卻從來未被吾等兄弟放在心上。當初幽雲之戰時,吾等兄弟不過是幽州地一富商大賈,手中亦只有四萬私兵,其中留守幽州城的更只有四五千人馬。而那柴榮統兵十萬於幽州城下停駐兩月,卻始終未敢輕舉妄動,且最後還不得不心不甘、情不願的將幽雲十六州之地交予吾等兄弟掌控。如今吾等兄弟已是北平軍十六州之主,手下掌有雄兵十萬,他柴榮就算視吾等眼中釘、肉中刺,亦只能眼睜睜看著吾等繼續做大、做強,而無任何應對、限制之策。說句有些狂妄的話,現在不是他柴榮、他周國朝廷會不會將進攻的矛頭指向我北平軍,而是我北平軍會不會放已然元氣大傷的契丹人一馬,轉而將下一場大戰的矛頭指向他周國朝廷、指向他柴榮。”

儘管楊業一時想不明白漢國有什麼地方或者什麼東西會對北平軍如此重要,竟然令對方先是不惜與周國撕破臉皮、正面對抗也要助漢抗周,而後又不惜背上“背信棄義”、“出爾反爾”的惡名直接出兵太原,yù滅大漢而後快。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此番北平軍滅漢之意已決,無論自己再怎麼爭辯,也改變不了對方的心意。況且,兩國交兵、各其主,北平軍這樣做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因此,他便不再與楊新糾纏於此,而是決定向自己的義兄告辭,即刻返回太原城。

楊業要走,楊新自然是不肯放行。且不說楊業回去會令自己這邊的奇襲策略落空,而且以楊業和自己這邊的關係,劉鈞能不能放過他也是很難說的。因此,對於楊業的告辭之舉,楊新的反應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公主靠選秀綜藝出圈

慕綿

大軍閥

幽雨

唐朝大齡剩女

羽外化仙

[周九良]摯愛

左岸不吃梨花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