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辯,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伸手相攔道:“賢弟且慢。”
楊業見楊新攔他,心中多少有些不快,沉聲說道:“哥哥這是何意?”
楊新並未在意楊業態度的冷淡,而是勸說道:“兄知道賢弟乃是忠義之人,此去必會向那劉鈞報信示jǐng。只是,一來以賢弟的xìng格,回去之後必定會向劉鈞請纓要求率軍守城。可戰場之上刀劍無眼,兄怎肯讓賢弟你以身犯險,了那個必定會被滅亡的漢國朝廷送掉自己的xìng命。二來,以賢弟與兄的關係,回去之後那劉鈞只怕不會再信任賢弟,甚至會懷疑賢弟會與兄相互勾結,北平軍的大軍乃是賢弟你引來的。屆時,那劉鈞了洩憤,說不得要拿賢弟你來開刀。可以說,賢弟此去太原城無異於送死,兄無論如何也不能坐視不管。”
楊業聞言卻是並不領情道:“劉某身大漢皇帝的養子、大漢朝廷的將領,如今朝廷及父皇有難,豈可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置父皇及朝廷的安危於不顧。即便此去因父皇誤解而被殺,劉某也毫無怨言。還望哥哥看在你我兄弟的情義上放小弟回去,以全小弟忠義之名。”
“賢弟即便不把自己的xìng命當回事,難道也不顧念自己妻兒家人的身家xìng命嗎?”楊新繼續苦勸道,“賢弟若沒了xìng命,叫他們孤兒寡母如何生存。況且賢弟若是因那劉鈞的猜忌而被殺,他又豈會放過你的家人。就算只是了自己的妻兒家人著想,賢弟也不該如此不愛惜自己的xìng命。”
楊新所說雖是勸阻之辭,但卻並非無稽之談。楊業也明白此番回去若被父皇猜忌,自己固然是難逃一死,家人只怕也會受到牽連、生死難料。想到自己的妻子、想到自己兩個年紀尚幼的兒子,因此其原堅定的心思不得出現了些許鬆動。可一想到如果自己逡巡不回,而北平軍又大舉攻城,父皇同樣會認是自己與北平軍勾結、“引狼入室”,自己的妻兒家人同樣會陷入危險之中,其結果與自己回去只怕沒有什麼區別,楊業的心思又漸漸堅定起來。
眼見楊業臉上神情變幻,似乎猶豫不決。楊新連忙趁熱打鐵,決定將另一件出乎對方意料之外的事情和盤托出,徹底打消其回太原的念頭。他問道:“賢弟可知,不過區區十里的路,何兄及北平軍南下大軍卻走了這許多時間,兩個多時辰才堪堪趕到十里亭?”
楊新這一問很是突然,楊業一時間有些轉不過彎來,只是下意識的應道:“何?”
“因兄要儘量拖延兵臨太原城下的時間,以便我北平軍在太原城內的接應人手有充足的時間行動,將賢弟的妻兒家人接出城來與賢弟團聚。”楊新以實相告道。
楊業聞言不得愣在當場,一時間難以相信自己義兄所說的話。過了半晌,他才半信半疑的問道:“哥哥所言當真?小弟的夫人和幼子現在何處?我那夫人絕非輕信之人,哥哥又是如何使她相信哥哥派去的人,從而跟著對方出城來見?”
楊新聽了卻是輕鬆答道:“別人去請,弟妹自己不會輕信。可若相請之人乃是常去賢弟府上傳旨的宮中內侍宦官,想必弟妹就算再謹慎、再jīng明,也不可能看出其中的破綻。如今弟妹及我那兩個侄子肯定已經出城,應該很快就能趕到十里亭來。賢弟只需稍等片刻,便可知兄所言不虛。”
儘管楊新說的很輕鬆,楊業聽著卻是非常震驚。因從楊新這短短几句話中,至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北平軍安插的眼線和細作已經發展到了大漢的皇宮之中、發展到了自己父皇的身邊,大漢朝廷和天子的一舉一起皆在北平軍的掌控之中。這一發現對楊業的震動不亞於方才發現自己義兄此番帶來的並非北平軍使節團而是數萬大軍造成的震動。
雖然到現在還沒有看到自己的妻兒,但楊業從楊新的眼神中看出對方並沒有說謊。一邊是自己的養父,一邊是自己的妻兒;回去不但會妻離子散,而且很可能會身首異處。留下不但能家人團聚,而且還能保全xìng命。再加上,以自己義兄的身手,如果他堅持不讓自己走,自己還真沒有脫身的機會——畢竟在以往的幾次武技切磋中自己從未贏過對方。如此境況令楊業一時委決不下,難以選擇。沉默半晌,他只得無奈的搖了搖頭,對楊新施禮說道:“既然哥哥執意不讓小弟回太原城,小弟從命便是。但小弟此番留下只是了遵從兄意,而非投降北平軍,要小弟協助攻取太原卻是萬難從命。”
見楊業終於決定不回太原城,楊新的欣喜不已。他連忙扶起楊業,說道:“兄知道賢弟你乃忠義之人,自然不會讓賢弟你去做那不忠不義之事。此番攻取太原不但不會讓兄弟你去,而且兄也不會去。你我兄弟便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