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二章 設計取雲州〔下〕,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沒有的、可以及遠的武器——迫擊炮。
車陣中“飛龍軍”裝備的十幾門2和迫擊炮的shè程均達到或超過了五百米(一里),因此,從契丹騎兵開始撤退時起,落到其隊伍中的炮彈就沒中斷過。一邊是衝過去就能逃出生天的山間穀道,一邊是隨時可能要了自己xìng命的火炮轟擊,如此簡單的對比令幾乎所有的契丹騎士都在拼命的往山谷中鑽,根沒人去在乎自己的長官在說些什麼、命令些什麼,更何況就算他們想聽也聽不清楚,槍支的shè擊聲、炮彈的爆炸聲、戰馬的嘶鳴聲、騎士的吼叫聲、辱罵聲,種種聲音交織在一起,使得整個戰場之上萬分嘈雜,即便面對面都未必能聽得清別人在說什麼。
不過,人畢竟是會講變通的。當谷口處被擠得水洩不通時,那些直接承受著炮火攻擊、處於隊伍後邊以及外圍的契丹騎士開始琢磨變通之法。很快,他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所有人都在一門心思的想要衝進山谷裡去,以便沿著來時的路線退回長城之外,再繞道返回大同城。可實際上,要回大同城並非只有繞道長城之外一條路,與之相比沿著州縣之間的官道,從長城之內返回大同似乎更快捷、更通暢——畢竟撤退不需要隱藏自己的身影,不必再像來時那樣,了不被“幽州叛軍”發現而先是遠遠繞到長城之外,然後再折返長城之內。於是,在前面的契丹騎士還在爭搶那條並不算寬的通道時,後面的契丹騎士開始紛紛拔轉馬頭,沿著山根兒,向山谷的西側移動。這些騎士一俟上了官道,便快馬加鞭,拼了命的往西方、往大同城的方向跑。
車陣中的兵將想必是將注意力全放在了谷口左近的契丹騎兵身上,對這部分約莫兩千多人、正轉頭往西跑的契丹騎兵似乎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少量輕武器和迫擊炮對這支契丹隊伍進行攔截,以至這兩千餘騎兵在扔下近百具屍體後成功脫離了輕武器的shè程範圍,打馬如飛的往大同方向急奔。
能夠從必死之境逃出生天,那些轉向的契丹騎士們不得欣喜若狂,暗自慶幸自己沒有像其他大多數人那樣只想著去爭那座“獨木橋”,而是選擇了踏上面前的這條陽關大道。然而,這些選擇其他逃跑路線的契丹騎士並沒有能高興多少時間,他們策馬狂奔了不過裡許,便迎面碰上了一隊約有六、七百人左右的“幽州叛軍”騎兵。剛發現這隊騎兵時,這些契丹騎士並沒有太放在心上,畢竟自己這邊有兩千餘騎,對付面前這六、七百騎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當對面這隊騎兵離著自己還有二三百步便開始用火器猛烈shè擊時,這些契丹騎士與對方作戰的決心馬上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立時大亂起來。兩千餘騎有的掉頭就跑、有的向兩邊躲避、有的則乾脆棄械投降。而對面來的這隊騎兵卻是不慌不忙,一陣shè擊將契丹騎兵shè散後,便拉開佇列,形成一個儘可能大的弧形包圍圈,向著正四散奔逃的契丹騎兵兜了過來,意圖將面前的這兩千多人一網打盡,不教其逃離戰場。
與此同時,在車陣的東邊,也有一隊數量差不多的騎兵排著類似的弧形佇列壓了過來,堵住了契丹騎兵向東逃跑的線路。這兩隊騎兵猶如兩隻巨大的手臂,將那些不願意去爭那座如今已經擁擠不動的“獨木橋”,試圖從其他方向逃出生天的契丹騎兵圈在其中,使其成無路可逃的甕中之鱉。
兩支突然出現的騎兵隊伍加上依然堅守著車陣的步兵,死死的卡住了從其他方向逃跑的通道,如今倖存的契丹騎兵若想有一線生機,唯一的選擇就只有那條山間穀道。於是,面對那兩隊步步進逼的敵軍騎兵,以及不斷襲來的火炮攻擊,令得部分契丹騎士行開始走向極端,了給自己開啟一條逃生之路,開始向自己的戰友袍澤刀槍相向,大砍大殺。而那些成他們目標的契丹騎士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紛紛舉起兵刃反抗。於是乎,原就已經擁擠不動的穀道入口處變得更加混亂不堪,無法控制。
不過,這種自相殘殺卻也令得山間穀道入口的人馬數量大減少,原被堵得水洩不通的道路竟爾出現了鬆動的現象,那些在自相殘殺中獲勝的契丹騎士眼見前路通暢,顧不得拭去兵器上戰友袍澤的鮮血,一個個打馬如飛,爭先恐後的衝入山谷,向著數里外的另一側出口狂奔而去。在他們身後,了爭得逃出生天的機會,更多的契丹騎士加入到了自相殘殺的行列之中。一時間,山間穀道的入口充滿了刀光劍影,籠罩在一片腥風血雨之中。
能夠衝出山間穀道的代價是高昂的,是以自己昔rì戰友袍澤的生命來鋪墊的。可是,那些衝入山谷的契丹騎士很快就發現,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是非常不值得的,那些死在自己刀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