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四章 駐蹕瓦橋關(中),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顯德六年(應歷九年)陰曆三月初二,瓦橋關南一塊麵積廣大的高地之上,北伐周軍的上萬人馬排列開陣式,接受他們的主人——大周皇帝的校閱。來自殿前司禁軍的馬步軍、侍衛親軍司的馬步軍,以及第一次參與這種大型校閱活動的“神機軍”馬步炮軍,都派出了自己最為精銳的部曲參加。

在校閱場北邊,兵士們堆起了一座高大的土臺,在上臨時搭建了校閱臺。辰時末,作為校閱主角的柴榮在八名大內侍衛的簇擁下登上校閱臺。在他身後,此次隨他一起出徵的文臣武將以及新近歸附的遼國降臣也悉數到場,與他們的君主一起觀看了這一場規模浩大、氣勢非凡的戰場校閱。而在校閱臺西側拱衛校閱臺的一排大內侍衛當中,一身侍衛戎裝的林小雨也持槍挎刀的站在那裡,以這種默默無聞的方式為自己的夫君站腳助威。

儘管此時天氣陰沉,並且開始下起淅淅漓漓的小雨,讓人體會到了北方初春那春寒料峭、乍暖還寒的特色。但一來接連的勝利令柴榮豪情萬丈、熱血沸騰,並沒有把這點涼意放在眼裡。二來,今天早晨臨出御帳前,在林小雨再三的要求下,柴榮不得不向自己的愛妃妥協,不僅穿上了非常厚實的內衣,而且還在龍袍外面披了一件裘皮大氅。因此,站在校閱臺上的他,此時並沒有感覺到多少涼意。

在向臺下整齊矗立的上萬將士發表了一通鼓舞士氣、激勵鬥志的演講之後,大周天子柴榮便在眾將及那八名大內侍衛的陪同下離開校閱臺,縱馬在隊伍方陣之中往來賓士,與將士們進行近距離的交流與互動。凡是其御馬所過之處,眾將士皆山呼萬歲、單膝跪地,向柴榮行禮祝賀。一時間,整個校閱場呼喝之聲直衝宵漢,場面極為恢宏。

如此宏大的校閱式自然也吸引了校閱場附近的當地人。那些普通百姓自然是膽小怕事的,對這樣的校閱式雖然心存好奇,但也只敢站在遠處抻著脖子向這邊觀望。而那些有些身份地位的人,或者當地的鄉紳耆老卻與這些小老百姓有所不同。作為本地地方勢力的代表,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他們對這支來自南邊的大軍的一舉一動自然是非常關注。柴榮這邊才決定要校閱三軍,他們那邊就已經從安插在瓦橋關守軍裡的內線得到了訊息。這些老於世故、頗識實務的傢伙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與新統治者拉關係、攀交情的好機會,特別是當對方乃是高高在上、可以決定他們生死的天子皇帝的時候,更是不能輕易放過這樣的大好時機。

於是,他們在校閱的前一天便透過關係找到了瓦橋關守將姚內斌,向其表示願意出錢出物,犒勞王師。希望這位父母官同意為大家引見,讓眾鄉親們能夠一見天顏。對於這些掌握著瓦橋關絕大部分資源與人力、物力的地方勢力,縱然是像姚內斌這樣的一方主官也不敢明著得罪——在這個官府能夠直接控制的範圍非常有限的年代,缺少了這些地方鄉紳耆老的協助,姚內斌的命令只怕連關城都出不出。因此,在地方勢力向其提出這個請求的當晚,姚內斌便求見柴榮,將眾百姓鄉紳的願望奏稟了上去。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在這個民智未開,絕大多數人都不識字的年代,其所謂的民心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這些鄉紳耆老,或者說是所謂地主士紳階層的政治傾向與選擇。尤其是在幽雲十六州這種新佔之地,能夠儘早得到當地地主士紳階層的認可更是穩定局勢、鞏固統治的最佳方法。因此,對於這樣一件能夠籠絡人心的好事,柴榮自然是沒有拒絕的道理。他一面下旨褒獎這些鄉紳耆老,一面讓姚內斌於這些人中選擇六七名有身份、有名望,同時又絕對可靠的成員,代表瓦橋關周邊百姓來御前覲見。姚內斌領旨之後便去佈置,與本地的鄉紳耆老就勞軍的酒肉、財物的實際數量,以及覲見柴榮的具體人選取達成了一致。

當然,瓦橋關關內及周邊方圓數十里總共有民也不過萬餘人,漫說是供應後周十萬大軍,就連陰曆三月初二參加校閱的那一萬餘周軍都供不起。所謂的犒勞三軍不過是一種說辭、一種形式,真正能吃上、用上瓦橋百姓進獻的酒肉、財物的兵將不過是少數,絕大多數兵將吃的將依然是周軍大營送來的飯食——真要把瓦橋百姓獻上的東西平均分配,恐怕參加校閱的兵將們一人連一口酒、一塊肉都分不到。

不過,對於瓦橋本地鄉紳耆老來說,兵將們能不能吃到、用到他們送來的東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周天子能吃到、用到這些東西,能看到、說到自己這些人。因此,陰曆三月初二中午時分,周軍的校閱甫一結束,早已在一旁等候多時的瓦橋關鄉紳耆老便趕著大車、推著小車,帶著一眾鄉民百姓約百餘人迎了上來。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光輝之誰與爭鋒

美麗心點

幽藍之尾[人外]

魔鬼椒

棄妻難再逑

葦葉

時傾

木慕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