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造還是不造 這是個問題(中),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然是要大加讚賞,並熱切斯盼其能早日裝備“飛龍軍”。
因此,錢遠山等人在對裝備機槍表達出絕對擁護態度的同時,甚至提出應該按照前世步兵的裝備習慣,將輕機槍裝備到班,將重機槍裝備到連。這樣一來即便是面對數倍乃至數十位於己的敵人時,“飛龍軍”也有把握戰勝敵人,或者至少可以在優勢敵人面前全身而退。畢竟成軍時日有限,總人數只有一萬五千人的“飛龍軍”是承受不起大規模傷亡的。所以,錢遠山在反駁周磊的說法,說明裝備機槍的重要性時,反覆強調的便是敵我雙方總兵力的對比,以及對方騎兵規模龐大,而己方依然以步兵為主的實際情況。
他說道:“一方面,二哥剛才所列舉的資料雖有一定道理,但說到底還只是一種推測,是一種僅僅基於科研試驗得出的結論。這樣的試驗只是基於試驗室的環境,是一種在人為設定的框架內進行實驗並加以推測的結果。試驗室資料只能用來參考,卻不能作為機槍是否裝備‘飛龍軍’的依據。
另一方面,‘飛龍軍’經過多次擴軍後,雖然人數已經比初建時增加了數倍,達到了一萬五千人,但這只是與自身的縱向比較。如果橫向來看,‘飛龍軍’今後的主要對手是幽雲十六州的遼軍。從情報部提供的各種資料來看,幽雲之地的遼軍現有的正規軍應在六萬左右,而其地方武裝,也就是鄉丁的數量則達到了約三十萬。在人數的對比上,‘飛龍軍’依然處於絕對的劣勢。
就算在鍾員外的遊說之下,幽雲之地的大部分漢人官吏能夠站到咱們一邊,不會與咱們為敵,其手下所能掌握的兵將也是以鄉丁為主,不會觸及到契丹人在本地的主力部隊。也就是說,在幽雲之戰中,‘飛龍軍’需要以一萬五千人對戰遼軍的六萬人,兵力比是一比四。雖然現在的‘飛龍軍’已經完全實現了火器化,並且有火炮助陣,但考慮到遼軍主力幾乎都是騎兵,‘飛龍軍’在火力上的優勢是否能彌補兵力上的劣勢尚不得而知。更何況,在消滅了幽雲地區的遼軍後,‘飛龍軍’幾乎百分之百要面對遠比前者戰鬥力更強悍、兵力更龐大,且由遼國皇帝親自率領的契丹援軍,其在兵力上的劣勢將更加明顯。”
“去年的大堡戍之戰,只裝備了前裝滑膛炮的‘飛龍軍’,以不到兩千人打敗了由楊業指揮的一萬五千北漢軍。由此可見,即便是以‘飛龍軍’現有裝備作戰,也完全有能力以火力彌補兵力上的劣勢。”周磊在一旁插話,提出了自己的反對理由,“至於說契丹人的援軍,我覺得在已經殲滅了幽雲地區遼軍的情況下,後周軍是不會看著咱們孤軍奮戰的。其必定會與咱們並肩戰鬥,將契丹援軍擊退,以保護其已經取得的戰果。這樣一來,咱們在兵力上便不再處於絕對劣勢。”
錢遠山聽了搖搖頭,反駁道:“二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首先,就戰鬥力來說,北漢軍顯然要低於遼軍。‘飛龍軍’能夠以一比七的兵力劣勢戰勝北漢軍,並不代表其就能以一比四的兵力劣勢戰勝遼軍。
其次,大堡戍之戰‘飛龍軍’是據城而守,可以充分發揮火器、特別是火炮的優勢。幽雲之戰則很可能要與遼軍進行野戰,對全部都是騎兵的遼軍來說正好可以發揮其自身的優勢。而這樣的戰場對於‘飛龍軍’炮兵火力的使用卻是非常不利的,這等於是用咱們的短處去和遼軍的長處比,使我軍的劣勢更加明顯。裝備機槍則可以很好的彌補這方面的劣勢,令以步兵為主的‘飛龍軍’在與騎兵為主的遼軍的戰鬥中處於有利態勢。
而且大堡戍之戰,‘飛龍軍’發射的炮彈不過百餘發,步槍也只是在攻佔大堡戍時參與了作戰,在防守階段發揮的作用則要小得多。北漢軍的潰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被火炮的威力所震懾,心理崩潰造成的,只能算是一個特例。兩軍交戰靠的是實力,絕不能把勝利的希望寄託在遼軍的心理承受能力與北漢軍一樣差上。
第三,雖然從表面資料看機槍的彈藥消耗量非常大,但如果從其在戰鬥中發揮的效能看,其效費比並不比步槍低。其單位時間的彈藥投送量遠高於步槍,從而能夠有效彌補我軍兵力不足的情況。如果不裝備機槍,那麼面對蜂擁而來的遼軍騎兵,我軍就只有依靠傳統的“三段射”戰法來抵消遼軍的兵力優勢。而且,採用‘三段射’戰術的彈藥消耗量恐怕比使用機槍少不了太多。因此,與其讓兵士們冒險直接與遼軍對抗,不如利用機槍的優勢,以遠超出敵軍兵力的火力密度來戰勝敵軍。
畢竟當火力密度超過敵軍兵力密度時,雙方的數量對比便不再那麼重要。就像前世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以六千人可以殺得僧格林沁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