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七章 三戰長城邊(十七),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四十七三戰長城邊(十七)——
徐紹安的電報是在傍晚時分發來的,此時孤山口之戰雖然已經結束大半天時間,但穆特爾並未就此罷手。他先是讓手下兵將換上俘虜們“自願”獻上的契丹軍服,隨即又將俘獲的一萬多契丹兵交給隨後趕來的、王峰率領的“飛龍軍”一團二營以及臨時整編出來的原榆關守軍三千人——“飛龍軍”在榆關的表現已經將就投降了的原榆關守軍完全震懾住了,到也不虞他們會造反,然後便率騎兵團主力和“遊騎兵營”一路北上,追著那些漏網的契丹騎兵的尾巴,向著潤州的方向奔去,意圖藉著契丹敗兵造成的混亂,賺取潤州甚至遷州,榆關(山海關)之戰錦上添花。
穆特爾這一計劃的執行可以稱得上是一帆風順,當他率軍尾隨一股百餘人的真正的契丹敗兵來到潤州城下時,當地的漢人知州及其手下一眾文武僚佐不過匆匆與前面的那拔真契丹敗兵對了幾句話,便在對方的喝罵與威脅中開啟了城門,將這群他們惹不起的皮室宮衛騎軍放進了海陽城。眼見有機可乘,穆特爾自然是緊抓不放,當即下令全軍急進,趁著守門的軍兵一時搞不清狀況,把他們也當成契丹敗兵,既不扯吊橋、也不關城門的當口,一舉衝進了海陽城。
進城之後,穆特爾一面分兵攻佔其他城門,一面親自帶領親衛及“遊騎兵營”精銳殺上了城頭,將城門樓中已經完全被眼前的情形搞糊塗了的潤州及海陽縣一眾官員軍將生擒活捉,並在對方的“全面配合”之下,幾乎是兵不血刃的佔領了海陽城。至於跑在他們前面的那百餘名真契丹敗兵,在發現身後情況有變後,連馬都沒停,直接穿城而過,一氣衝到北城門,準備喝令守門軍兵開啟北門,好讓他們接著跑。只可惜,城內策馬奔跑怎麼也比不上在城外那般隨便、那般隨心所欲,他們跑到北門的速度遠比他們想像的要長得多。結果,不等他們“說服”那些茫然不知所措的守門軍兵落栓開門,一隊“遊騎兵”便已經趕了上來。隨著這隊“遊騎兵”一頓步槍、機槍齊射,不但將這百餘好不容易才逃出孤山口那條有如鬼門關的山間通道的契丹敗兵盡數殲滅,而且還非常順利的從已經被那陣有如疾風暴雨般的齊射嚇得動彈不得的守門軍兵手中接管了海陽城北門的控制權。
從率軍衝進海陽城南門,到佔領其四門、控制住城內局勢,穆特爾和他手下的兩千多名騎兵只用了不過半個來時辰的時間,便上演了一出漂亮的“走觀取潤州”的好戲。因此,當錢遠山透過電臺命令他即刻返回山海關時,已經決定再接再厲,準備以同樣的方式攻下遷州的穆特爾還是很有些不樂意的。不過,不樂意歸不樂意,作他在作戰指揮方面的上級,錢遠山的命令他還是必須要執行的。於是,躊躇滿志穆特爾在對那些被他一舉成擒、到現在還處於惶恐不安之中的潤州及海陽城一眾官員,講了一番漢人應該向著漢人、契丹人在漢人的地盤上是“兔子尾巴長不了”、有朝一日“王師”北上時當及時歸順的“大道理”,並站在海陽城北門之上,向著北方數十里之外遷州的方向狠狠的看了幾眼之後,不得不把手一揮,率領部下快馬加鞭的趕回榆關來。
當然,錢遠山命令穆特爾速速返回既不是對穆特爾及其麾下一眾騎兵的實力不信任,也不是怕自己的這個老兄弟取得的功勞太大而超過自己。他之所以將穆特爾所部急急調回,完全是因徐紹安在電報中對居庸關形勢的介紹,以及其對契丹軍偷襲其他小關隘可能性的擔心。
根據徐紹安在電報中所講,這次率軍進攻居庸關的,乃是四十多歲才入仕,如今已然年近六旬的契丹南院大王耶律撻烈。據前世史書記載,耶律撻烈於民事、軍事上均有建樹。在民事上,他均賦役,勸耕稼,部人化之,令治下戶口豐殖,從而與契丹名臣、時任北院大王的耶律屋質被朝中眾臣並稱“富民大王”。在軍事上,他因賞罰分明而頗受部下擁戴,並曾多次以西南道都統的身份率契丹軍支援北漢,屢立戰功。此番耶律璟將進攻居庸關的重任交予其手,亦足見對其能力的信任。
在與徐紹安的初次交手中,這個耶律撻烈也有不錯的表現。其麾下將士不但悍勇敢戰,而且對火器的適應能力也比較強。當他們的第一次進攻在“機槍、壕溝、鐵絲網”三大防守利器所構成的鐵三角防禦網——徐紹安不必像錢遠山那樣設法穩住敵人,所以他在守城伊始,但將手下“飛龍軍”投入了戰鬥——前受阻並承受了較大傷亡時,其並沒有像保興莊或者榆關的戰友一樣迅速崩潰,而是繼續頑強的攻城,直到耶律撻烈主動鳴金收兵,他們才停止進攻,返回陣。而當徐紹安趁著對方攻城不利、立足未穩之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