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七章 三戰長城邊(十七),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調集所部數十門各種火炮,開始對契丹軍大營進行轟擊時,耶律撻烈並沒有像某些契丹領兵將領那樣變得驚慌失措,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而是迅速率軍轉移,將自家大營距關城三里的地方搬到了五里之外——于徐紹安手中的火炮以射程較近的野戰炮和迫擊炮主,因此當耶律撻烈快速後撤之後,只有部分一百毫米迫擊炮能打到對方大營左近的徐紹安不得不停止了炮擊,以免被對方推斷出“飛龍軍”火炮的打擊範圍……而沒有了對手的炮火騷擾,耶律撻烈的部下重新紮營時就要從容得多。
碰到了耶律撻烈這樣真正有才幹的人物,再加上對方兵力有五萬餘人,徐紹安不得不小心應對。他在對方主力距離居庸關還有較長一段路時,便已經派出了大量偵騎,並向戰場左近“暗羽”各分堂探員發出了命令,叫他們全力打探關外契丹軍的所有情況。結果,資訊很快就有了反饋——居庸關下的契丹軍雖有五萬之眾,但其中契丹精銳騎軍不過三萬,其餘均臨時抽調的鄉丁。也就是說,到目前止,尚有兩萬餘契丹精銳騎軍下落不明。這兩萬契丹精銳隨時可能進攻自居庸關到榆關這上千里長城防線之間數十座關隘中的任何一個或幾個,可這些關隘的守軍卻非常有限,少則二三百人,多亦不到千人,且以“保安軍”主。而被認最可能成偷襲目標的古北口關,其守軍總數不足五百人,其中“飛龍軍”只有“狼牙營”一個連(加強了一個有三門炮的82mm迫擊炮排)。雖然在曾經的對手眼裡,裝備先進火器的“飛龍軍”能夠以一當十甚至是以一當百,而“狼牙營”作“飛龍軍”步兵的精銳特種部隊,其實力更中強悍。但無論是軍事部的諸位兄弟,還是包括王崤峻在內的委員會諸位委員,都不認以不足五百兵力——其中“飛龍軍”不到二百人——能夠與契丹兩萬精銳正面對抗。
一方面古北口關遠較榆關或居庸俗關小得多,其守關方帶來的優勢和攻關方帶來的劣勢都比較有限。不足五百人的守軍依託相比居庸關和榆關低矮得多的關城及兩側殘破得多的長城城牆抵擋兩萬契丹軍的進攻,其難度可想而知——哪怕進攻方是不善攻城的契丹騎兵。
另一方面,於最初對敵情判斷的失誤,軍事部一直將防禦重點放在了居庸關和榆關兩處。他們不但在這兩個要點部署重兵,而且在武器彈藥的應方面也向這兩處關隘傾斜。這樣做固然是將這兩處關隘打造得固若金湯,卻也使得其他關隘守軍的彈藥應受到了限制。防守這些關隘的“飛龍軍”普通步兵只配發了一個基數(一百五十發)隨身攜帶的子彈,而無其二次補充的彈藥;重機槍小組配發三千發、輕機槍小組配發一千五百發。與之相類似的,炮兵的彈藥也只有一個基數(十二發)的炮彈。即便作精銳特種部隊,“狼牙營”的彈藥量較之普通步兵部隊要多一些,但若是以此前幾戰的彈藥消耗量和殲敵數基準,這樣的彈藥配備只夠殲滅五千人左右的敵軍所需,要對抗兩萬敵軍精銳則明顯不足。
從表面上看,既然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防禦力量不足,穿越團隊應該立即調兵遣將,加強古北口關的兵力。可實際上,無論是軍事部眾兄弟還是委員會諸位委員,誰也不敢下達這個命令。因,雖說從各個方面的情況來分析,穿越團隊眾兄弟都認契丹軍偷襲的目標應該是古北口,但在對方真正動手之前,誰也無法百分百確定契丹人不會再玩兒一次聲東擊西方的花招,將偷襲的矛頭轉向其他關隘。因此,在透過電臺進行了一番討論和利弊權衡之後,委員會諸位委員候補委員和軍事部的幾位方面大將——錢遠山、曾志林、唐潮、黃海等人——決定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現階段暫時不增兵古北口,而是組織一支精幹的機動力量,在榆前與居庸關之間遊動,以便隨時可以支援遭到契丹軍偷襲的關隘。
至於這支機動力量的組成,參與討論的眾兄弟到是很統一,一致認應該“飛龍軍”的騎兵部隊組成。於是,在“走馬取海陽”之後不到一個時辰,穆特爾便不得不放棄剛剛到手的城池,率領一眾騎兵連夜返回了榆關。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