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乾坤大挪移,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維信接過望遠鏡向曾志林指的方向望過去,就見在遠處有一片農田,有幾個人在其中耕作。那些耕作的人基本都穿的是粗布短衫,只有一個站在田邊的中年人穿了件交領長衫,頭上帶了一頂方帽,正在和一個農夫說著什麼。觀察了半天,他終於放下手臂說道:“沒錯,確實不是現代人。不過,從他們的衣著來看,至少應該是漢人。而且腦袋後面沒有辮子,應該不是在清朝。”他頓了一下後,有些慶幸的說道:“這些古人應該是在田裡幹活的農民,看上去雖然穿的似乎是些粗布衣裳,不過好在並不是衣不敝體,食不果腹的樣子。老天爺還算對得起咱們,沒有把咱們放到一個老百姓易子而食的年代。”

“現在我們該怎麼辦,是回去報信,還是過去打聽一下再說。”曾志林接過望遠鏡又看了看後問道。張維信略一思索,說:“還是先過去打探清楚了再回去吧,那樣大家可以更好的做出決定。”說完帶頭走向了前方。

待走的近了,可以看出來年紀有大有小,有男有女。對方此時顯然也看到了他們三個人,估計是被他們的相貌穿著所迷惑,搞不清他們是些什麼人,所以顯得有些驚奇,也有些不知所措。其中一個長大的年輕漢子,還下意識的握緊了手中的鋤頭,顯得有些緊張,也有些敵意。按照出發前約定好的程式,如果遇到的是古人,就要由張維信來交流。因此走到幾名農人近前後,張維信學著電視劇裡的樣子,衝著其中看上去最年長的一位農人拱了拱手,和藹的說道:“這位老丈,不必驚慌。某等是外鄉之人,在這山中迷失了方向,想向您打聽一下此地是什麼所在。”對面的老者看到這幾個陌生人穿著怪異,頭髮極短,卻來向他打聽道路,顯然有點不知所措,也有點木訥,嘴唇囁嚅了幾下,也沒說出什麼話來,只是回頭去看那個穿長衫的中年人。那中年人身材中等,略有些胖,長的斯斯文文的,看著到像是挺有學問的樣子。自打張維信他們走近,就一直在觀察著他們,雖然對他們的裝束很是訝異,但是聽到張維信說話溫文爾雅,面相和善,似乎並不是什麼歹人,也就放下心來。聽見對方向自己的朋友打聽道路,便上前拱了拱手,問道:“這位公子有什麼事可以問在下。”直到這時,那位老者才似回過神來,指著旁邊的中年人,沙啞著聲音說道:“這位是鍾員外,以前在縣學做過學政,頭腦最是明白的。”

張維信一聽忙又向那中年人施了一禮,道:“在下等是外鄉來的,在這山裡迷了路,請問先生這裡是什麼所在?”

“公子不必多禮,這裡是周口鎮黃山店,不知公子想去什麼地方。”這位鍾員外對對面這個年輕人的知書達禮似乎很滿意,回答的很爽快。

“周口鎮黃山店村”,張維信在心裡默唸了一遍這個地名,可惜的是地方太小了,根本對不上號。好在中年人似乎也覺得自己說的範圍比較小,讓對面的年輕人摸不到頭腦了,所以他又補充了一句:“這裡屬南京幽都府涿州范陽縣管轄,離公子要去的地方可遠嗎?”說著他抬頭看著對面的年輕公子,卻奇怪的發現對方表情變的有些怪異,張著嘴巴卻不說話。殊不知,現在的張維信正在心裡感嘆:“這老天爺還真會挑地方,居然把我們給穿到了一千年前的北京,而且還是契丹人統治下的北京。這裡和他們穿越前的地方隔了近千公里,看來穿越的時候也會遇到乾坤大挪移。”熟悉歷史的他很清楚,這南京幽都府就是後來的北京,而且是在被石敬瑭割讓給契丹後才叫的這個名字,後來在開泰元年(1012年)又改為燕京析津府。所以說,他們現在所處的年代應該是在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到遼聖宗開泰元年(1012年)之間。至於是期間的哪一年,就只能再透過和這位鍾員外的交流才能知道了。

“公子!這位公子!”那中年人見張維信半晌沒有回答,有些擔心的喚道。張維信身後的曾志林和王峰也有些奇怪,曾志林拉了拉他的衣角,提醒道:“維信,先生在問你話呢。”

“啊?哦!在下失禮了,先生勿怪。”張維信終於回過神來,忙向對面的鐘員外陪罪道,“不瞞先生,在下等的祖上乃是晉時避五胡之亂前往海外的漢人。近日在下等才自海外歸來,所以對中土地理不甚瞭解。據祖上人講當時其居住之地叫做幽州,不知這幽都府與以往之幽州可有什麼關係?”

“噢,這幽都府便是以前的幽州。”鍾員外見張維信終於不再發呆,也放心下來,邊回憶,邊說道:“在被後晉那個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給契丹人後才改的名字。我記得應該有十多年了。嗯,對了,那年我女兒剛剛滿一週歲,她今年虛歲就快十七了,那割讓了應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