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塘沽鹽場(上),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良鄉縣城到塘沽鹽場有三百餘里遠,在這個時代自然是不會有半小時便可從北京抵達天津京區的京津城際快車可坐的,黃海等一行人只能或騎馬或坐馬車,以每天走三十到四十里的速度緩慢的向海邊前進。
從良鄉出發,一直到武清縣城這段路還算好走,雖然中間只有安次縣城稱得上是一座城池,但一路上還是有不少村鎮規模的居民區,可以為趕路的黃海等人提供食宿。待到大家離開武清縣城,繼續往東南方向前進後,情況便發生了變化。離武清縣城越遠,不但路兩邊就越荒涼,而且就連腳下的道路也變得越來越窄,越來越難走。
此時前世天津沿海的許多地方還沒有被開發出來,人煙不但無法與現代天津相比,就是與同時代幽州的其他地區相比,也要差得遠。特別是這個時代黃河是從海河入海口入海的,每當黃河洪水氾濫的時候,都會在河兩岸造成大片的黃泛區,再加上由於海水倒灌形成的鹽鹼地,使得沿海地區能夠用來耕種的土地非常有限,自然沒有老百姓願意在這種地方生活。因此,在穿越團隊建立塘沽鹽場之前,除了為數不多的靠出海打魚謀生的漁民外,基本沒有百姓在靠近海岸的地方居住。如果不是穿越團隊為了讓自己的運鹽隊伍從塘沽鹽場向各州縣運鹽中途能有個歇腳住宿的地方,在從鹽場到武清縣城之間的道路兩側設立了幾家客棧,恐怕黃海一行人離開武清之後,在抵達塘沽鹽場之前就要在野地裡露宿了——這會兒已是陰曆十一月,陽曆十二月,天氣已經非常寒冷,在野外露宿將會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雖然為運鹽隊伍準備的客棧條件比較差,遠比不上縣城裡的正規客棧,但好在面積廣大,有足夠的房間供大家居住,黃海等人倒也免受風餐露宿之苦——客棧之所以檜蓋得比較大,主要還是為了容納那些動轍數百人的大型運鹽隊伍。
就這樣,從陰曆十一月初十離開武清縣城,黃海一行人嚴格按照一日三十里的路程——這正是穿越團隊所設的那幾家客棧之間的距離——前進,終於在十一月十五這天抵達了塘沽鹽場所在的海邊村莊。
說是一座村莊,但真走到跟前就會發現,這座村子其實完全可以稱得上一座大鎮店了。由於鹽場為了生產召募了大量工人,所以村莊的面積已經擴大了好幾倍,已經完全看不出其原來的樣子了。而且,也正是由於鹽場的存在,這座原本連名字都沒有的小漁村,現在也有了一個為許多買過這裡所產食鹽的商賈、百姓所熟知的名字——塘沽鎮。
黃海等人距離塘沽鹽場還有四、五里遠的時候,負責鹽場日常事務的丁顯丁管事就領著手下部分低階管事、監工迎了出來。雖說塘沽鹽場是歸商貿部管轄,由商貿部原餐飲娛樂科副主管,現鹽業科主管謝天主抓,一直向謝天彙報工作的丁管事連黃海等人的面都沒見過。但作為下屬,丁顯還是很清楚謝天與黃海、黃山二人當初是曾經在一起共過患難的。這三人再加上那位叫高軍的小爺,他們之間的關係甚至要比親兄弟還親。
因此,在得到因為忙著與各處商賈結賬脫不開身的謝天要他來遠迎黃海等人的吩咐後,丁顯絲毫也沒敢耽擱,立即帶上他所能夠找到的所有暫時沒有急務要處理的低階管事以及監工,並召集了一大票鹽工——此時由於天氣原因,鹽場已經停止曬鹽,倒是有大把的鹽工可用——出鹽場五里來迎接黃海等人。
黃海等人的隊伍離著歡迎的隊伍還有數十步遠,丁顯轉頭交待了旁邊一名親信手下幾句話,然後便一路小跑的迎上前去,並且不顧地上的積雪尚未開化,便在黃海等人乘坐的那隊馬車前跪倒,一邊磕頭,一邊說著歡迎的吉祥話。饒是坐在第一輛車裡的黃海和堂弟黃山之前已經得了謝天的訊息,說他手頭事太忙,不能親迎,會安排人代自己來迎接。但黃家兄弟顯然沒料到迎接的人會迎出這麼遠來。所以,當護衛們第一眼看到遠處站著一大群人的時候,還以為是有強盜劫道,一個個都是槍上膛、刀出鞘,並排成了一個防禦的隊形。特別是當丁顯跑過來時,甚至有幾名護衛已經端起了槍,只要丁顯有那怕一丁點的異常舉動,都會命喪當場。
好在護衛們都很沉著,在得到黃海的命令前,不會輕易向來者開槍,而丁顯自然也看到了這些護衛充滿戒備的舉動,在向車隊跑過來時,嘴裡一直在大聲喊著“小人塘沽鹽場管事丁顯,奉十三爺之命,前來迎接諸位爺”,這才沒有出什麼差子。
聽到丁顯的喊聲,黃海已經鑽出馬車站在了車轅上。雖然對方在接近自己隊伍的時候,一直在喊著是奉了十三弟的指派來迎接自己,但一方面考慮到這裡距離鹽場並不近,十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