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一章 逢山開路,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次的全體大會前後一共開了三天,除了委員會及各職能部門就上一年度的工作做報告外,還審議了各部門上一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下一年度的工作計劃和預算情況,並且透過了有關年終分紅獎勵的方案。
陰曆三月初十一早,除軍事部的幾位兄弟,以及打算隨“飛龍軍”一起西進練兵的楊新外,其他穿越者紛紛離開“飛龍寨”,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崗位。
送走了諸位兄弟,錢遠山等軍事部成員立即開始著手實施已經獲得全休大會透過的“砥礪二號行動”計劃。
根據計劃,“飛龍軍”將派出兩個步兵營、一個兩個炮兵連、兩個騎兵連、遊騎兵小隊、“狼牙”小隊,以及後勤營的大部,共計兩千餘人參與此次行動。不過,為了儘量不引起官府的注意,減少在行進途中不必要的麻煩,參與此次行動的“飛龍軍”並沒有以一個整體的形式出現,而是根據軍事部的計劃化整為零,在離開良鄉後,便逐漸進行分散。在大隊人馬抵達易州左近時,這兩千餘人的部隊便已經分拆成多個小集團,經過僑裝打扮,分別以商隊、流民等名義,自易州轉而西向,沿著金陂關、飛狐縣、靈丘縣一線,自幽都府進入蔚州,並最終自瓶形砦進入北漢境內。
軍事部將“砥礪二號行動”的開始時間定在了陰曆三月十八。當天一早,專程從良鄉城裡的“清園”趕過來的王崤峻、張維信,以及專程從山下的“涼園”趕來的李俊武一起,為出征的兄弟及兵士們送行。
王崤峻等人將錢遠山等人一直送到了“涼園”的稜堡之外,這也是之前“飛龍先鋒營”平滅三寨時,送行人與被送行人相互道別的習慣地點。
如果說之前平滅三寨時王崤峻等人還對當時尚未裝備足夠先進火器的“飛龍先鋒營”的作戰能力有所擔心的話,那麼此時此刻,望著那些穿著嶄新的迷彩服、肩扛著精良的“五五”式步槍,全身披掛整齊,排列著嚴整的隊形、邁動著堅實有力的步伐,雄糾糾、氣昂昂從自己面前走過的“飛龍軍”,王崤峻等人深信這些士氣高昂、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兵士們一定會取得所有戰鬥的勝利。唯一讓他們放心不下的,反而是“飛龍軍”在遼國境內的行軍是否順利,是否能人不知鬼不覺的穿過遼與北漢邊界,進行北漢境內。
當然,這種表現並不代表穿越團隊怕了遼國官府——以穿越團隊現在的實力,三千餘人的“飛龍軍雖然不一定能橫掃南京道,但用來自保卻綽綽有餘。“飛龍軍”之所以這般小心,主要是因為現在還不是與遼國朝廷徹底撒破臉的時候,為了準備得更充分一些,為了給穿越團隊謀取最大的利益,在最佳時刻還沒有到來之前,這支實力強大的武裝還是要儘量避免與遼國朝廷入地方官府發生正面衝突。
正是有上述這些考慮,所以“飛龍軍”大隊在抵達易縣附近的山區後,便對部隊編制序列進行了全面調整,以適應後面行軍的需求。
俗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雖然“飛龍軍”此次北漢練兵遵循的是“以戰養戰”的補給政策,但一方面由於“飛龍軍”有大半路程是在遼國境內行軍,無法就地解決補給問題。另一方面,由於此時“飛龍軍”已經實現了裝備的全火器化,對彈藥的後勤供應的依賴性非常強——沒有了彈藥支援的“飛龍軍”如果純靠冷兵器作戰,那麼無論是其戰鬥力,還是傷亡數字,都會與裝備火器時有極大的差距。所以,在參與此次行動的“飛龍軍”大隊還在部隊隱蔽的山谷中休整的時候,兩支分別化妝成大商隊和北漢流民群體的先頭部隊就已經出了山區,沿著靈丘古道向靈丘縣進發。他們的任務一是為後續部隊探路、打通沿途各城及各關卡的關節,二是在沿途選擇兩到三處適合的地點建立兵站,以便及時高效的為後面的行動提供後勤支援——委員會和軍事部的意思傾向於平滅沿途遇到的大小山寨草寇,利用他們的山寨來屯積裝備和糧食。這樣,既可以有效隱蔽自己,又可以及時為部隊送上給養,算是個一舉兩得的法子。
由於事關重大,所以這兩支先頭部隊的主要成員均是從“飛龍軍”步兵中最強的第一營,騎兵營、後勤營,以及遊騎兵小隊和“狼牙”小隊中抽調精兵強將組成的。而唐潮作為軍事部骨幹兼一營營長,責無旁貸的擔任了先頭部隊的指揮員。
應歷七年陰曆四月初一,作為先頭部隊中的先頭部隊,唐潮率領近二百名化妝成掌櫃、夥計、車伕、護衛的各部精兵,趕著三十多輛大車——車上運載的是先頭部隊兵士們的單兵裝備、彈藥、糧食補給以及三門迫擊炮,並用各種尋常貨物進行了覆蓋偽裝——踏上了易縣通往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