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0章 暗相忌5,女商梟,陸小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躬身到底,行了大禮,而後說道,“微臣在上虞賑災之時,得蒙金陵王家慷慨解囊相助,微臣攜師爺前往王府感激之時,王老爺有一句話,讓微臣頗為觸動。他說:‘凡大商者,須得講誠,講信,也須講情。然,情分多種,恩情、親情、友情、交情……不一而足。若要成大商,當務必其中一種擇除在外——即人情。’古語所說的‘錢債易償,情債難還’,便是如此。世上大多的貪、大多的腐,多是為‘人情’二字而生的。論理,微臣不該御前自苦,但也想為寒窗十年的讀書人說幾句,也藉此打個比方。”
見明宗皇帝不曾打斷,章煦便繼續往下說:“朝廷選拔人才,經先秦的選士、養士,到兩漢的察舉,再到魏晉南北的九品中正制,最後定於前朝延用至今的科舉制,每一次的革新,都是因為‘人情’二字作祟。如春秋祁黃羊那般‘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之賢,著實甚少。人皆有私心,人情往來實難免除。套用至青苗法的推行,也類同此理。”
明宗皇帝似是陷入思索之中,林若和黎焰也是專注地聽講,章煦漸漸放開,越說越順遂。唯有太子,覺得章煦此言太過尖銳,背在身後的手一直向他示意,卻毫無效果。
“民乃國本,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①。青苗之法,雖是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良方,然官有貪官,民有刁民。良民遇上貪官,青苗款被貪官中飽私囊,無法切實用之於民,可恨,可嘆;好官遇上刁民,春領青苗款而秋不還,逼其還款恐失民心,放任自流又無顏朝廷,疐跋,兩難;若是貪官遇上刁民,後果更是不堪設想。所以,微臣與太子才想到,由商人來主導撥發青苗款。”
注:①語出《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