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9部分,崇禎七年,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尤其如此。而就算是大旱之年,深井之水也不會枯竭,照樣可以使用。

如何挖井,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記載的很清楚,不過董策讓趙大會四處尋訪也沒找到這本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鉅著,有可能現在還沒有出版。董策請趙大會花十五兩銀子外加包吃包住,從孤店請了兩個專門打井的班子,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在磐石堡及附近一共打了十五口井。

城內十二口,城外距離河流較遠的耕地裡面有三口。

其間董策還頗為好奇的去瞧了瞧,也不由得感嘆國人的聰慧。別的不說,單說固井的技術,就和後世一般無二。所謂固井,是指由於井越來越深,使得地下水不斷滲入井筒,侵蝕井壁,阻礙下挖,為了阻隔地下水的滲入,現代人用套管,而古人則是用“木竹”,下入井內以隔絕地下水。也就是在打出井身胚形後,用木材或把大竹子去節,使其中空呈管狀,並將其一節一節頭尾相連,下到井內,以防止地下水滲入井內以及井壁坍塌,延長井的壽命。

磐石堡附近地下水豐富,不需要打那麼深就。這十五口井都是同樣的規格,成八邊形,深十五丈,直徑大約是在一丈五尺左右,算是大井了。井壁是石頭砌成的,井底鋪的上好河砂,在井邊安得有轆轤,井上面建的有亭子。而為了防止人們無意中掉下去,還在井周圍數了石頭欄杆。

這絕不是杞人憂天,董策一直到現在還記得他初中時候發生的一件事。好像是那年的八月十五,許多人都進城去廣場上看焰火,那會兒綿綿不斷的煙花盛宴還是稀罕事兒。就在他們鎮子上不遠的一戶人家,那戶人家女人帶著孩子趁著人都不在,去地裡偷棗子,結果兩人都掉到井裡了。

再發現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城牆裡頭已經劃好了許多不過是一尺深的淺溝,這是規劃的區域界線,大致已經規劃完畢。

磐石堡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如同一個大建築工地也似,可是危機也在逐漸的逼近。

崇禎七年的十一月二十日,孤店的趙大會帶著一個龐大的商隊又一次來到了磐石堡。

董策花八百兩銀子從他那裡買了二百二十石糧食。同時,趙大會又送來了五個鐵匠,其中一個打過火銃,一個打過甲葉。董策為此,又掏出了二十兩銀子。

按理說,建奴退去,晉北大地升級復甦,糧價應該要回落才是,但是由於建奴的折騰,今年許多地方的夏秋糧幾乎是顆粒無收。再加上不少大糧商囤積居奇,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甚或是根本就不賣,以至於糧價竟然反而是一路上漲,現在已經是到了四兩銀子一石。

趙大會此人忠厚,而且也算是個有心思的,還送了董策二十石糧食,按照他的話說,這基本上就是賺個辛苦錢了。

董策知道,他說的這話,多半是不假的。

而後又花五十兩銀子買了一些油鹽醬醋之類的生活必需品,主要是買鹽,大量的鹽。

磐石堡的鹽消耗量非常大,都是敢粗活兒重活兒的人,流汗如漿,所需要消耗的鹽分非常大,是以每隔個三五日都會給他們發一小袋鹽。而且醃鹹魚,安鄉墩那邊的消耗也是不在少數。

之前修建城牆,採買各種器具材料等等,也是花錢如流水,是以在這八百兩銀子撥出去之後,劉若宰撥給的那兩千兩銀子,已經是完全花光了。

沒有銀子,什麼都做不了。

沒有銀子,就沒有糧食,百姓就活不下去,沒有銀子,屋舍都建不起來,凜冬將至,百姓們呆在那種自建的房子裡面怕是一個個都要生生凍死。

再往下還想維持下去,就得董策往裡頭貼錢,要麼就是卷堂大散,這剛剛有了些氣象規模的磐石堡,就得從此零落星散,迅速的消失在這片土地上。

董策自然不允許這種情況的出現。

他自有法子。

實際上,為了銀錢之事,他早就已經在籌劃準備,至此已經兩個來月了,眼下時機差不多也快要成熟,只看到時候如何發動。

“趙老闆,借一步說話。”

董策向趙大會招招手道。

這會兒趙大會正在那邊和劉大庫進行交接。

劉大庫來到磐石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現在他是蘇大成的副手。這兩個大字輩兒的傢伙負責整個庫房的管理,確切點兒說,應該是劉大庫幹活兒,記錄賬目,而蘇大成則是在旁邊監督這廝有沒有搞出一些小動作。

蘇大成的業務能力確實是非常差,這也不能怪他,畢竟之前根本就沒有接觸過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少年紅顏

圈圈

莫名其妙的穿越

知恩報恩

最強近身特種兵

寒如夜

宋賊

雨來不躲

請問今天可以和我結婚嗎?

白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