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2部分,崇禎七年,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有的那心思壞的,發現自己帶不了的,能砸的,就都給砸了,一通破壞拉倒。有些講道義的,則是原封不動的給留存住,走的時候還把自己打的盜洞給封上,一是為了怕別人發現這個事兒,追蹤到線索,二來則是保護墓穴,免得裡頭的陪葬品遭受破壞,留給後來人一些東西。

由於盜墓的隊伍規模普遍比較小,是以很多東西都是帶不走的,其中尤其以陪葬的銅錢為甚。發掘到的古墓中,往往存有大量的銅錢,尤其是以宋朝的大墓,為之尤甚。

因為宋朝,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都不是什麼通用貨幣,而偏偏宋朝商品經濟又是極為之發達,世面上需要流通的貨幣極多,是以宋朝銅錢的鑄造量極大。這是中國歷史上鑄造錢幣數量最多的朝代,北宋初年的鑄錢量就達一百萬貫以上,最多的神宗元豐年間,一年鑄造銅錢五百萬貫以上,鐵錢六十六萬貫,合計達六百萬貫。而唐天寶年間,每年鑄錢數只有二十二萬貫,以全國人口計,每人只攤到六七文。到了大明朝,前期是寶鈔,後來是白銀大量流入,成為主要流通貨幣,這銅錢鑄造量就更小了,二百多年加起來也不過就是一千萬貫不到的樣子,反倒是民間鑄造的私鑄錢極多。

而且宋朝百姓有藏錢的習慣。

宋代的錢鑄造的可謂是真不少了,但市面上卻是經常缺錢,以至於曾經兩次鬧起嚴重的錢荒。錢缺到什麼程度?老百姓拿著銀絹絲綿到市場上賣,連個問的人都沒有,官府裡散出二三十萬的錢,到了百姓手裡,馬上不見了蹤影。錢荒的原因,一個乃是民間毀錢鑄銅然後再賣給朝廷牟利,二個則是,銅錢大量外流。

中原王朝不但歷來乃是周圍這些番邦國家的宗主國,在政治上全面壓制,軍事上全面威懾,更是在經濟上全面滲透。素來中原王朝經濟便是輻射整個東亞,東南亞,對周邊國家有著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宋朝,經濟發達至此,銅錢四處流散,以至於成為了周圍這些國家的法定貨幣。他們自己國家也鑄造銅錢,但是不夠精美,百姓反而不樂意用,便是同等重量,價格也不如宋錢貴重。

這就跟清末的時候鷹洋在中國大行其道一樣,當時百姓,尤其是沿海開埠地區的百姓,都愛用鷹洋。既然這麼多人用,那需求量就大,雖說宋朝嚴格禁止“銅錢闌出塞外及南蕃諸國”,但銅錢私下外流愈演愈烈,大量銅錢不僅透過各種途徑流落到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而且流到海外,難於阻扼。輸出的途徑,似乎主要是透過對外貿易,其去向仍舊是那些使用中國錢的地區和國家,最大的去處是北方的金人,遼代。《宋史·食貨志》中載:“供備庫使鄭價使契丹還,言其給輿箱者錢,皆中國所鑄”。其次則是高麗、日本、東南亞諸國。以日本為例,日本自唐宋以降,一直到明朝中葉,不斷地輸入中國銅錢,其數量之大令人吃驚,其中宋錢的數量最大,北宋錢又佔絕對多數。

第三個原因,則就是百姓酷愛藏錢,而這些銅錢,很大一部分也在主人死後一同帶入了墳墓之中。國朝舊例,素來有陪葬錢的習慣。

青雲子就曾經挖到過一座宋代大墓,裡面墓穴旁邊的一間耳房裡,堆了滿滿的一房子銅錢!從地面一直到屋頂,滿滿當當的。由於時間太長,銅錢已經是結成了一大坨一大坨的,成了錢山的樣子,看樣子,怕是三五千斤是有的。

耳房是漢墓的格局,一般來說,宋朝墓是沒有耳房的,說不得竟然是為了儲存這些銅錢兒而專門建造的。

這些銅錢又粗又笨又重,也算不上古董,只能直接花出去,作為一種流通貨幣而存在。當時青雲子這邊就是七八個人,人人金銀都拿不了,誰會在意那些銅錢?直接就扔那兒了事兒。

他們是不把這些銅錢兒放在眼裡,但在尋常人看來,這可是很大一筆錢財。一大把錢,總夠幾日的吃嚼。若是一袋子一罈子,那麼個把月幾個月的也是夠了,若是那一次有這曾文信手下這些人跟著,說不得那些銅錢就能給搬空嘍。

而後大夥兒互相之間又都是問候了幾句,便是紛紛上了馬騾,往東邊行去。

走了沒多一會兒,天上卻是霹靂一聲巨響,接著一陣陣轟隆隆的隱隱雷聲便是從極遠處傳來,連綿不斷,似乎那黑色的雲層都在翻滾。

打雷了!竟然打雷了!

眾人互相看看,都是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喜色。

眾所周知,冬天是不打雷的,當然,這個說法也不能太絕對,應該說是很少打雷。

所以漢樂府《上邪》中才有言道: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開拓者

巴喬的中場

錯撩偏執男主後我甩不掉了

鍵盤君jun

無雙將

抵制日貨

託福閱讀1000詞

溫暖寒冬

月老下凡

緣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