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2部分,崇禎七年,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個說法大致就是,冬天打雷,夏天下雪,江水乾了,山體沒有稜角了,到這時候,我才敢跟你分離。
大意就是,這都是不可能的事兒!
而現在打雷則是說明——冬天即將過去,春天要來了!
眾人心裡更是隱隱有一絲期盼,既然打雷了,那麼……
似乎今日天公心情不錯,正是天隨人願,大夥兒剛剛這般想,天空中便是彌散開一陣簌簌的聲音。
張麻子感覺自己手上一涼,低頭一看,赫然是個有些發黃的渾濁水點!下雨了?下雨了!張麻子心中頓時一陣歡愉,再看看別的人,也是滿臉的喜色。幾乎是片刻之後,隊伍中便是響起了一陣歡呼聲:“下雨了,老天爺開恩了!下雨了!”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五六三——五六四 三丈之內,必見大墓
這谷地面積頗大,怕足有三五里方圓,谷中是一大片平地,乃是那種邊緣高,中間低的格局,就像是一口巨大的炒鍋。谷中北邊兒靠著山體懸崖的所在,留著一片斷壁殘垣,建築的廢墟,想來當初也曾有人在這裡開墾耕種,後來便荒廢了。
脫離了山道那處險地,大夥兒心情也放鬆了不少。曾文信喘了口氣,向青雲子笑道:“這谷中本來住著一百多戶人家,乃是太祖洪武帝年間從山東遷過來的,在這兒開墾土地,日子過得也是安閒。當時這谷中還有一處大湖,有個名頭,喚作宣化澤,也很不小的一片水面,一二里裡方圓總是有的。這些百姓依山建房,臨湖開墾,這兒土地肥沃,又都是不愁吃水的,產出盡多,乃是上好的肥田。不過後來戰亂頻仍,他們便都是慢慢的逃沒了,往裡遷走。”
曾文信揚了揚下巴,指了指他那支隊伍裡面一個人:“他祖上便是這兒的,萬曆年間才逃,算是走的最晚的了。一路往南,後來在我府上當了個下人。”
青雲子點點頭,難怪曾文信對這兒知道的如此清楚。
不過曾文信卻是沒注意到,青雲子瞧著這谷中的地勢,看看那山,看看中間那已經乾涸的湖泊,眼睛卻是越來越亮。旁人都沒注意,張麻子卻是觀察到了,不過他並未說話,只是機警的掃了周圍一眼。
“我說的那處山神廟就在北邊兒山腳下,繞著走一盞茶的時間也是到了。”
曾文信面向眾人大聲說道。順著他手指的方向,大夥兒極目看去,大雨中視線不大真切,果然隱隱然瞧見了一處廟宇在北邊兒的山腳下屹立,和周圍的一片斷壁殘垣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
雨勢絲毫不見小,大夥兒加快腳步走過去,順著西邊兒的山腳往北繞,很快便是到了地頭兒。
這是一座山神廟,想來也是正常,畢竟乃是在山中,建一座山神廟供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山神廟就在村子的東頭,這村子已經是極為的破敗,大部分房子屋頂都沒了,只剩下一堵堵的半拉破牆,只是還是能看得出來,村子當初規模還是不小的。
山神廟卻還儲存的很完整,外面有圍牆,隱隱看去,雖然牆體斑駁,但牆壁屋瓦也是儲存的不錯。
圍牆上的破門早就不知道去哪兒了,眾人著急忙慌的闖進去,這廟裡的院子還是很不小,十幾米方圓是有的,院子東邊兒種著一株大榆樹。相對於這村子來說,山神廟的規模不算小,有三間大小,除了中間的正殿之外,兩邊還各自有偏廂。難得的是,門前還有三級臺階,下面用青石鋪了地基。廟門半開著,裡面黑洞洞的一片黑,看不真切有什麼,兩邊的窗欞和中間的木門上都生了許多的蜘蛛羅網,很是陳舊。
這是山神廟,又不是什麼詭異的地界兒,再說了,這麼多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年輕健壯,陽氣十足的壯棒漢子,哪裡會顧忌什麼?
笑面金剛走在最前頭,袈裟帶風,上前一個大腳便是狠狠的踹在門上,他力氣也大,這木門也是朽壞的差不多了,竟然讓他給直接踢飛了出去,重重的落在屋裡的地面上,碎成好幾塊。
大夥兒紛紛進去,這廟裡不知道多少年沒人打掃了,灰塵多是真的,不過也顧不得這麼多了。其它的倒還好,地面是青磚鋪成的,正殿中坐北朝南的有神像,神像前面有一張頗大的桌案,上面放著銅爐,裡面滿滿的都是香灰,想來當年這山神廟也是香火頗為鼎盛的。
這麼多人,一間正殿是容不下的,曾文信便指揮著那十來個手下,裡裡外外把這山神廟都給擦洗打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