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6部分,崇禎七年,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造的,算上這家也不過就是兩家而已。

這家主人姓吳,本來在這祠頭莊村中,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富庶。

當初流經村西的那條小河還沒有乾涸的時候,他家在河邊有二十畝水澆地,每年產出不少,除開交的皇糧國稅,每年生下的還很有不少,日子過得很是富足踏實。不但家裡蓋了磚瓦房子,還能把自家兒子送到蓑衣渡的私塾裡頭,讀了聖賢書。要知道,那年頭兒讀書的花費可是不少,別的不說,就說筆墨的消耗,對於尋常人家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負擔。那年頭兒造紙術雖然已經普及,但紙張還是昂貴,對於貧民來說就是奢侈品。

所以能讀書的,一般不會太窮,經常有些讀書人自稱耕讀傳家,耕讀傳家。所謂耕讀傳家,絕對不是一般種地的老百姓,多半值得自己乃是鄉紳人家出身,至不濟也是小地主。

當初吳家的老太爺是盼著自己兒子能讀書考取功名,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想法是不錯,但天底下讀書人那麼多,別說是最後中舉人中進士了,就算是中秀才,有的人都做不到。

比如說吳家被送到私塾裡去的那位。

這位從十幾歲一直考到五十多歲,一直沒考中秀才,最後成了老童生。

童生乃是文童之別稱,按照明朝的科舉的規定,凡是習舉業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也就是秀才資格之前,都稱為童生或儒童。哪怕是你七十了,也是個童生。但需要說明的是,童生並不完全等同於未考上秀才的學子,只有透過了縣試、府試兩場考核的學子才能被稱之為童生。

其實沒考上秀才,只是個童生,那也沒什麼。至少他識文斷字,見識也不少,在鄉里,也能算是出挑的人物。若是不想種地,也可去縣城尋一個營生,明朝商業發達,無數行商行走各地。這些商人家有資財的不少,只是有的卻從未讀過書,也不識字,這就要很吃虧了,很容易讓人給坑騙了。所以不少商人請的都有師爺,那些有功名的讀書人是不屑於做這個的,他們要當師爺也是給豪商大賈要麼就是官員當。所以這些規模不大也不小的中小商人的師爺,主力基本上便是這些落魄文人。

只要是好生做,不但吃穿不愁,每月還能拿些銀錢回家,養活一家子是足夠了。但問題是,這位不但沒考上,似乎連腦子都學傻了。他也不下地幹活兒,也不出去做營生,整日價就是在家裡搖頭晃腦,苦讀聖賢書,一心一意要靠秀才。只是考了這麼多年還沒考上,其實已經不是實力問題了,知識的積累絕對是夠了,所應該做的是從其他方面反思。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五一六 上吊

但這位就是認死了理兒,誰勸都不聽,已經是近乎於魔怔了…

所幸他家裡田地還在,他婆娘張羅著,春耕秋種時節多請幾個人幫忙,這日子也還能過下去。只是好景不長,蘇家起來之後,便開始向外兼併土地,這位吳童生的那二十畝水澆地自然也逃不過蘇家的覬覦。

沒花費多大氣力,這些土地就成了蘇家的了,而吳童生一家人,則是成了人家的佃戶。

那吳童生自然是忍不下這口氣,書生意氣發作,找上門去跟蘇家理論。結果人家蘇家很客氣,看在同是讀書人的份兒上,還留他吃了一頓飯,言道這田產的事兒好商量,你放心就是,咱們定然不會墨了你的地。

吳童生興沖沖的回來了,逢人就說蘇家的好,說你們都說蘇家多麼不講道理,多麼強橫霸道,我看就好得很吶,人家講道理的很,大家都是讀書人,好說話!

結果沒過兩天,半夜時分,吳童生家裡便是闖進來幾個黑衣大漢,把他摁住便是一頓暴打,而後揚長而去。吳童生身體本就孱弱,給這一頓打之後,天還沒亮就嚥了氣兒。家人們自然是哭天搶地的去縣衙告狀,結果人家縣衙根本就不受理,就說你這無憑無據,空口白話的,人證物證都沒有,讓咱們怎麼查案?

其實也不用查,這祠頭莊以及周圍村子的人都知道是誰幹的。除了蘇家還能有誰?再說了,蘇家這種事兒以前也沒少幹。

蘇家的名聲早就傳開了。

從此之後,吳家便沒落下來,不過這棟宅子,倒是留了下來。現如今吳家這一輩兒,乃是那個被打死的吳童生的兒子,現下也不知道如何了。

大夥兒這會兒也顧不得了,紛紛湧進院子裡面,然後便是瞧見,堂屋的房門大開著,哭聲到了這兒便是越發的清晰。一個人正自跪在堂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