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部分,崇禎七年,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庸手持長矛,朝著一個稻草人奮力的刺去,一遍一遍。他似乎不知疲倦一般,一直練了一個時辰,未曾停歇,也不知道刺出了幾千幾百次。
在他旁邊不遠處,丘陵邊緣的一顆大樹下,董忠康抱著胳膊,在想那個和自己已經有了婚約,現在卻不知道在哪裡,活著還是死了的姑娘。
在丘陵的那一邊,董勇慶咬牙切齒的盯著一株大樹,拳頭狠狠的砸在粗糙的樹皮上。
他用勁兒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拳頭都綻裂開來,鮮血四溢,佈滿了傷口。
他眼睛血紅,心中恨意翻湧,不過那恨意,卻是對著自己,而不是別人。
他忽的一聲惡狠狠的嚎叫,反手一巴掌便是打在了自己的臉上:“董勇慶,你這個廢物!叫你下不了手,叫你他孃的哭,你這個廢物!活該成了人家的笑柄,活該當瞭解首兵!你活該,你他孃的!”
說著又是狠狠的扇了自己兩個耳刮子,他力氣是如此之大,以至於臉蛋子都腫了起來。
董勇慶,就是那個在拿死囚練手的時候第一個上去的家丁,結果不但不敢殺人,還把武器都扔了,跪地大哭。若不是周仲在,他甚至都被那死囚給殺了。
他不敢給抽了鞭子,而且成了所有人的笑柄,沒人瞧得起他,便是一個屋的幾個家丁,平素也不大愛和他說話。
董勇慶把自己給恨到了骨子裡面,本來憋著一股勁兒要明日好生表現一番,扭轉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卻沒想到方才都頭過來通知,讓他擔當明日的解首兵。
這個結果不出任何人的預料,其實這也是為了他好——解首兵危險最小,實在是再適合他不過。
董勇慶感受到的,只有屈辱。
……
今兒個對於蓑衣渡的百姓來說,都是個不得了的大日子。因為在今天,鎮上的蘇大戶,收糧放銀,而同樣也是在今天,身為糧長的蘇大戶,替縣上收今年的秋糧稅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二零九 課稅
明朝的農民課稅,從太祖洪武年間一直到宣德年間,都是繳納的實物稅,但是在宣德年之後,就產生了一定的變化…
許多人認為張居正實行一條鞭法之後才開始從繳納實物稅到繳納銀子的轉變,實際上這是打錯特錯。
第一,就算是一條鞭法實行之後,許多地方也是繳納實物稅。
第二,在一條鞭法之前,早就有了許多的嘗試和實踐,許多地方就已經改了繳納實物稅為交銀子,不過當時不叫一條鞭法——而是諸如‘鼠尾冊’、‘十段錦法’之類的明目。一條鞭法,頂破天也就是一個總結,而且是不那麼徹底的總結。
甚至一條鞭法也不是張居正的首創——嘉靖十年三月御史傅漢臣的進言中就提到了這個。
早在宣宗宣德年間江南就出現了徵一法,而英宗正統年間江西則是出現了鼠尾冊,英宗天順年間東南出現了十段錦法,至成化年間,浙江、廣東都出現了均平銀,弘治年間,福建出現了綱銀法。這些名目,都具有徭役折銀向田畝轉移的內容,但這些改革只是在少數地區實行。
推行全國的一條鞭法是從嘉靖九年開始的,實行較早的首推賦役繁重的南直隸和浙江,其次為江西、福建、廣東和廣西,但這時也只限於某些府、州、縣,並未普遍實行。
其原因,無非就是這種改革制度,侵奪了地方上官紳地主的權力,使得他們無法從中謀私逃稅。嘉靖四十年至穆宗隆慶年間的十多年時間內始逐漸推廣。萬曆初首輔張居正執政時期,經過大規模清丈,才在全國範圍推行,進展比較迅速。萬曆十年後,西南雲、貴和西北陝、甘等偏遠地區也相繼實行。但即在中原地區,有些州縣一直到崇禎年間才開始實行,甚至到了明朝滅亡了還未實行。
而且到了天啟年,崇禎年的時候,許多地方的一條鞭法已經是名存實亡。
一條鞭法的主要精髓可以有兩條來概括:其一,統一賦稅,把賦稅和徭役統一。第二,計畝徵銀。
賦稅徭役,素來是百姓最苦。實行一條鞭法之前是賦役分開,賦以田畝納課,役以戶丁徵集,賦役之外還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貢之類的額外加派。實行一條鞭法以後,全部簡併為一體。將役歸於地,計畝徵收;把力役改為僱役,由政府僱人代役。
封建田賦,自周秦漢唐,基本上都是徵收實物稅,唐代兩稅法雖以貨幣計算,但繳納仍折實物。宋代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