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鼠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1章 冀州蝗災,赤壁之崛起荊南,碩鼠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田豫已經率領主力進入了冀州,李嚴、石苞正進攻河東,與河東太守杜恕以及從潼關領兵一萬增援而來的郭淮激烈交鋒,根本抽不出手來增援步度根、軻比能等人。
一眾鮮卑人只得安耐心情,想著匈奴人的牧群不可能永遠呆在城池之中,城池周邊的草場終有被吃光的一天,到時候匈奴人被逼無奈之下,其龐大的牧群便只得主動出城來尋找牧場了,到時候匈奴沒有了城池作為掩護,便還是隻能與鮮卑人硬碰硬地交戰。
計算時日,最多不過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於是軻比能、步度根等人都安心等待了起來。
與此同時,在冀州,隨著張任、鮮于輔領兵八千攻打館陶,魏延領兵一萬五千人攻打平思,把守二城的魏平、衛凱都只各有一千五百人,兵力十分短缺,被魏延、張任調集數千弓弩手在城下猛烈射擊,再派出櫓盾掩護。城中兵少,雖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卻也射不過漢軍,交戰不過十日,城中曹軍死傷殆盡,城池終於被漢軍奪下,魏平、衛凱盡皆戰死。
陸遜得信,當即命張任繼續攻打駐兵期思的裴秀,魏延則領兵繼續西進,兵鋒直指鄴城。在這種情況下,曹洪、司馬懿等人都坐不住了,當下眾人商議過後,認為館陶丟失之後,呂虔再堅守東阿、裴秀再堅守期思都已經沒有意義了,反有被漢軍截斷後路的可能。當下曹洪、司馬懿下令,叫呂虔放棄東阿,退守魏縣。叫裴秀放棄期思,退守斥丘。又叫駐兵鄴城的冀州刺史吳質分兵支應二處。
吳質也知道若是讓漢軍長驅直入到了鄴城之下,那麼冀州將再無一處穩固的產糧區,冀州戰事就算是徹底糜爛了,即便能堅守過今年,明年也必將因糧盡而戰敗。
於是吳質往魏縣派了二千兵馬,往斥丘派了三千兵馬,加強二城的防禦力度。同時下發命令,叫在魏郡再徵調兵員。
吳質再徵召一萬人,以備大戰。
然而徵召令發出,最終徵召上來的兵員卻渺渺無幾。吳質見狀大怒,欲問各縣縣令之罪,長史劉洪急忙止住,道:“並非各縣縣令不盡力,而是連年征戰,百姓徵調頻繁,到目前為止,所有百姓都已經超期服役半年以上了,而戰爭卻仍舊遙遙無期。田地荒蕪,流民四起,百姓苦不堪言啊!今年我魏郡的糧食雖然已經種了下去,但五六月間卻連月不雨,許多莊稼都枯死了,百姓們此時都在擔水救糧,實在沒有精力再行徵召了。”
吳質聞言大怒,道:“接受徵召,抗禦外敵,此乃國事,豈能借故推諉?!當此之時,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哪還顧得上什麼超期服役?哪還顧得上一家兩家那三五十畝的田地?傳我之令,十日之內各縣徵調兵員的數目都要齊全。若少了一人,便斬縣令。若少了一成,滿縣的官吏皆斬。”
劉洪聞言大驚,急忙欲要勸諫,吳質卻鐵了心不允許,反將劉洪趕將了出去。
此時隨著戰事的繼續,時間已經不知不覺進入了七月,眼看連月乾旱,農田乾涸,莊稼長勢極為不好,百姓們正挑水抗旱,而官府卻又來催逼,而且一次比一次嚴厲,甚至開始了強行抓丁,百姓們頓時怨聲載道。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突發的情況一下子將冀州百姓推進了絕望的深淵。
蝗災爆發!
魏黃初三年,漢隆武二年,公元二二二年七月,繼北方冀、幽、青、並、兗五州大旱之後,冀州再次爆發了數十年不遇的大蝗災,蝗蟲所過之處寸草不留,原本冀州百姓就因為戰亂耽誤了兩年的農耕,許多田地荒蕪,又因天旱而確定減產,心下都極為難過,好不容易眼看著到了七月,再過月餘時間就該秋收了,都指望著多少有點收成,好讓一家人能夠有點稀粥渡過接下來的這一年,不想蝗災暴起,片綠不留,農田光禿禿一片。
今年不是糧食減產,而是顆粒無收啊!
無數百姓望著農田嚎啕大哭,想著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和等待贍養的老父母,一時都有痛不欲生之感。
然而官府卻仍舊在催徵兵員錢糧,片刻也不給百姓們活路。
漢代收取賦稅並非是固定在秋收或是年初、年末收取,從後世出土的文獻看,許多稅種都是平均算下來,一個月一個月地收。後世歷朝歷代的稅收也多是分時段進行收取,直到後來明代張居正變法,一條鞭法施行下來,收稅的方式和時間才開始固定了下來。
劉賢起兵之後,覺得這樣收稅太麻煩。一次次地收,勞動百姓官府不說,運輸成本也將大大增加。而且也給監管帶來困難,難免會有地方猾吏從中上下其手,採用傳說中的淋尖踢斛等手段欺壓百姓。於是劉賢改了收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