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南征北戰,冬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弟北條又時共輔實朝。實朝被暗殺,迎接京都的九條賴經為家督,政子垂簾聽政,被稱作“尼將軍”。這與秀吉喜歡毫無拘束地在寧寧面前高談闊論不無關係。寧寧甚至介入了九州官員任免,向肥後力薦佐佐成政,現肥後卻已發生暴亂。她還干涉秀吉放逐傳教士,屢次引薦熱心於緩和局勢的小西行長及其父壽德。有越來越多的大名對寧寧心生畏懼,或恐其乖張,或欲利用其強勢。

長政對這樣的寧寧存有戒心,但是他認為,目前還無必要加以勸誡,因無人如寧寧這般真正擔心秀吉的安危,替他時時留心,處處在意,協助他完成大業。真如秀吉所言,寧寧乃如半壁江山。

“看來夫人已準備好遷居了。”長政隨隨便便打量著室內,道,“此次從大坂出發,關白大人吩咐,要考慮周全,一切皆由夫人做主。”

“哦?”寧寧故意眯起眼睛,道,“你果然要把她也帶去?”

“她?”

“哼!你越來越像關白了——我說的是茶茶。”

“若夫人不樂意,在下這就去勸阻大人。”

“我若說不東意,就會給人留下口實,說我在嫉妒。”

“這……”

“不要那麼為難,把她帶去亦無不可。”寧寧說話頗為爽快,卻眉頭緊鎖,“但,請你轉告大人,就說我希望此行不要遇到男子。”

“什麼?”長政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秀吉打算等寧寧一到京都就立即上奏,請求皇室宣旨賜她從一品之位,為此,要讓此行舉世無雙、豪華無比,讓後世傳頌。寧寧應頗明白秀吉苦心才是,可她卻說出這等話來,她到底在想什麼?

“夫人是說,不希望沿路有男子?”

“是。”寧寧坦率地點了點頭,“關白的母親和妻子,都必須小心行事。過於張揚,必惹怒神佛。應該鼓勵男子建功立業,送行之事對他們毫無用處。一路有女人相伴,無需他人。”說完,她旁若無人地繼續整理匣子。

長政費了些心思,思量寧寧這番話。已決定於本月十三搬遷,一切都已準備就緒。寧寧卻在這個時候說不許男子旁觀,豈非給秀吉下了戰書?

“北政所夫人。”長政考慮了一會兒,開口道,“您似對關白大人不滿?”

“不,我怎會不滿?”寧寧以冷淡的口氣道,“你告訴他,僧侶也不要來送行。”

“這是為何?”

“僧侶戒色,無心來誇示關白夫人隊伍的盛大。關白連天主教的傳教士都放逐了,在這方面卻不謹慎。我身為關白夫人,就由我來幫他處理。現在你明白了?”

長政一時無言以對。這絕非普通的諫言。像寧寧這樣的女人,一旦說出這樣的話,定是下了決斷。

“北政所夫人,您是否想借此向大人進諫?”

“不,這只是我身為人妻應盡的責任,別無他想。”

“但是,您說男子和僧侶都不許送行……”

“這有違婦道嗎?哼!用大坂城、大佛殿、聚樂第、遷居、大茶會來讓世人震驚,大人難道除了讓百姓震驚以外,就沒有別的本事了?接下來他還能用什麼讓百姓震驚呢?若不適可而止,總有一天會黔驢技窮。此事與我有關,我不得不謹慎。”

長政又長嘆一聲。寧寧確非普通女人。這不僅是對關白一人的進諫,也是對關白周圍之人強烈的嘲諷。長期以來,長政亦一直自問:便任由關白反覆上演同樣的戲碼?秀吉是否應注重更為深遠的教化之策呢?這一點,今日到底被寧寧尖銳地指了出來。

長政又坐了一會兒,鄭重施了一禮,又道:“在下會把夫人的話轉告大人。”

“有勞了。”

“但大人若有其他意見,還請夫人多多包涵。”

“不必擔心。關白自會裁斷。”

使這對天下夫妻初現裂痕的,當真是茶茶姬?長政默默起身,他覺得,寧寧應不會僅為了此事,就說出那等話來。他尤其在意寧寧所說的僧侶戒色云云。寧寧不是天主教徒,但她似對天主教信仰之專甚是欣賞。

大坂府曾有過一次有關信仰的爭論,秀吉和近侍都在場。眾人在討論神、佛和天主到底誰更尊貴。當時在座的小西行長之父壽德推崇天主。他認為天主的威嚴毋庸置疑,其他神佛都是因人的虛幻願望生出的邪物。他的說法立刻遭到了篤信佛教的女眷們的猛烈反擊:“說天主不是邪神,何以為證?”其實雙方所信奉並無根本區別。因此得出一個結論:信仰皆自便,不當橫加干涉。

秀吉一直笑呵呵地聽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