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7部分,重生之抗戰悍將,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抗戰後期的湯恩博對政治更加敏感,對軍事的靈感已經煙消雲散,這個缺點在解放戰爭中越發的厲害。
日軍4月13日開始中原作戰,5月6日就打通平漢線北段,完成主要作戰任務,除許昌,洛陽(打到17日)抵抗頑強外,湯軍團的表現只能用“崩潰”來形容。當時的日軍是不是不可戰勝呢?其戰鬥力雖然強大,其實也不盡然。日軍進攻到河南南部,靈寶會戰中,僅有幾千人的馬法五的“白頭軍”,也就是以前的龐瘸子留下來的部隊,裝備遠不如湯恩博部,卻能夠取得比湯的部隊好得多的戰果,連日軍旅團長木村千代太也被擊斃。所以,湯恩博部的潰敗如果僅僅歸結於日軍過於強大不夠公平。湯恩博擴軍無度,但是兵多,需要的補給,裝備就多,給中原地區增加了沉重的負擔,造成當地人民與湯恩博部隊的對立,也嚴重的影響湯軍官兵計程車氣–連保境安民都做不到,士兵們不知道為何而戰……迅速擴編的部隊紀律性差,戰鬥力弱,戰鬥中爭相奔逃,給本來能夠作戰的部隊也帶來了“雪崩”的影響。據說,湯的部隊在河南和日軍交手被打慘了,豫西民間武裝和湯軍衝突,只要有幾個會日G的民團大喊幾聲,湯軍就蜂擁敗退。
對軍政關係認識的粗糙以及在實力問題上的短視,給湯帶來了苦果。和日軍對峙數年,軍事上的準備卻不足,對日軍研究不夠,則更是湯作為指揮官應該負責的地方。
應該說,湯在中原的確打得很糟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