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瓶鹽汽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三章 改土歸流總署,崇禎有艘萬噸輪,半瓶鹽汽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紫禁城,乾清宮,朱由檢高做御座之上,一著五品官服的中年男子侍立其下。

從這一日開始,大明的新一輪改土歸流政策便要開始實行了。

“鄭愛卿,莫大意,朕給你的人口可不是什麼善民,各地流民、地痞無賴、刑罰之人當是主力,好好管理,切莫惹出事端。”

朱由檢此時推動改土歸流之策,一來藉助貴州奢安之亂后土司實力大損便於鎮壓,二來則藉助北方年年大旱流民日多便於移民。

貴州雖多是山地,但卻鮮有旱災,而且貴州也不是一點平原沒有,廣大的山谷地、盆地、坡緩的丘陵地帶總是能開墾出來的。

來自後世的朱由檢毫不懷疑漢民同胞對於土地的渴求,只要能有個空地播下種子,幾千年傳承下來農耕基因會促使他們將其開墾成良田的。

不過相比於貴州,朱由檢更喜歡遼東那大片的平原和肥沃的黑土,只不過現在卻被一群漁獵民族佔據,真是有些暴殄天物了。

‘在這個氣候反常的小冰河期,想要少餓死點大明百姓,得儘快奪回北方的那片肥沃的黑土地了。’

朱由檢拉回思緒,又對鄭儒新道。

“北方連年旱災,百姓食不果腹,朝廷意欲向貴州移民配合改土歸流之策,此乃要務,卿務必上心。”

鄭儒新此刻才清楚天子在這個時候推行改土歸流之策的根本目的。

奢安之亂只是一個引子,改土歸流也只是手段,天子的根本意思還是要轉移流民入黔屯墾,以緩解北方的流民壓力,並趁機開發貴州。

想通了這一點,鄭儒新不僅要重新審視這個少年天子了,世人常言今天子有太祖成祖之遺風,所言未有虛也。

鄭儒新再拜高呼。

“陛下遠見,臣不能及也,臣當遵從陛下之志,盡匡業之功。”

朱由檢聞言,點了點頭,隨後又道。

“最近休沐,愛卿先在京城休息幾日,等休沐結束,汝與內閣拿出一個章程來,所需錢糧、人口、兵丁皆要齊備。”

鄭儒新再拜退出,仰頭再望頭頂那片天空,深知自己已不是贛州那個默默無汲的小小知府了,此事能成,他將名垂青史。

三日之後,正旦大休沐結束,百官上衙,鄭儒新也準備去內閣籌劃改土歸流之事,但剛要從城南驛館出發,一隊天使便進來宣旨。

沒費多長時間,贛州知府(正五品)鄭儒新便成了新任的都察院右儉都御史(正四品),官升兩級,地方官變成了京官。

又等了片刻,鄭儒新青袍換緋袍,跟著宣旨太監進宮謝恩了。

來到乾清宮外,門外小黃門卻報天子正和閣老們議事,但宣旨太監並沒有等待,而是徑直進了殿中稟告,想必是得了天子之前的交代了。

很快,那宣旨太監便出來領了鄭儒新進殿。

進了乾清宮,如今的內閣六閣老都在,比起這些閣老,鄭儒新一身簇新的緋袍倒也不突兀,只不過閣老們胸前都是繡著仙鶴或者錦雞,只有他一個繡著雲燕。

鄭儒新謝恩完畢,朱由檢便直言內閣會同右儉都御史儘快拿出改土歸流的章程來。

當然章程主要是鄭儒新來拿,但涉及的錢糧、人口、兵丁、官吏之事則需要與內閣諸位協商了。

朱由檢這次將鄭儒新招上殿來,主要是給這些位高權重的閣老們引薦一下新人,引得他們的重視,免得鄭儒新一個四品官在閣老們面前沒了說話的餘地。

有了朱由檢在後面支援,到時候再錢糧、人口、兵丁、官吏之事上,鄭儒新才好跟閣老們討價還價。

閣老們自然也知道天子的意思,所以在今日例行的御前會議結束之後,便約了鄭儒新一起同行。

對於這個一朝檢在帝心的偏遠之地的小臣,內閣諸位則各懷心思,但其中卻有一個共同的觀點,這小子要是辦成了改土歸流之事,少不得一個尚書位置,假以時日,入閣也未必不能行。

當然,閣老們有這個念頭說明朱由檢今日的舉動是成功的,起碼閣老們會更加尊重鄭儒新在改土歸流之事上的意見。

隨後的月餘時間,鄭儒新便奔波在了內閣和諸部衙門之間,倒是對他的本官衙門很少涉足。

一番磋磨,直到二月底的時候,改土歸流之策才正式出來。

朱由檢又領著內閣諸臣研究修改了半月有餘,才最終定下了方案。

一年之內,貴州所有現有土司保留敕封,但須搬到貴州城內居住,如有不從,當剿滅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