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瓶鹽汽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章 策源,崇禎有艘萬噸輪,半瓶鹽汽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元年,跟大明北方一樣,遼東又是大旱,在從朝鮮搶來的那點糧食吃完了以後,自崇禎元年深冬開始,金國便又陷入了饑荒。

但這次皇太極卻不敢將遼東漢民百姓逼迫過甚,經過老奴酋的歷次殺戮和逃亡,遼東能種地的漢民已經不多了。

皇太極也不想把這些漢民全殺光,沒了農耕的百姓,那大金就徹底淪落到之前的漁獵社會了。

對大明中央集權式體制的嚮往,讓皇太極更加重視能耕作的漢民,當然為了加強個人權威,皇太極也越來越倚重漢人知識分子。

范文程、寧完我等一大批漢人知識分子越來越受到皇太極的重用,在金國的朝堂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無論朱由檢是否願意,金國在皇太極的帶領下,還是按照歷史慣性,慢慢的進行著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過渡。

靠著一點存糧,度過了崇禎二年那個有些凜冽的春日,金國關於要去南邊打草谷的想法越來越甚囂塵上。

“八弟,看樣子今年這雨水又有些少啊。”

開春之後,莽古爾泰跟著皇太極去盛京外面的莊子裡檢視春小麥和豆子的出芽情況,巡視一圈,連尋常從不關心農事的莽古爾泰都看出了情況不佳來了。

因為春雨稀少,田裡的豆苗和麥苗都有些稀疏。

如果莽古爾泰識字的話,肯定會想起南朝詩人的一句詩:晨興理荒穢,草盛豆苗稀。

而在一旁熟悉漢文化的皇太極,還真想起了這句詩,可卻沒有陶淵明的心境。

遼東苦寒,又是小冰河期,田裡只能一年一熟,春季播種,秋季收穫,要是這一季收成不行,全年都完了。

看到這草也不盛豆苗也不盛的田地,皇太極越發的嚮往明國南方那種一年至少兩熟的水田了。

從田裡將目光拾起,皇太極放眼眺望,廣袤無垠的遼河平原上,遍佈著豆腐塊般的田地,幾個老農正從不遠處的河中擔水,來灌溉並不屬於他們的田地。

儘管這地都不屬於他們,但沒人敢懈怠,昨天一老農被活活打死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雖然極其憤怒,但對死亡的恐懼還是深深的印在了他們的腦海裡。

皇太極將目光從遠處收回,又看了看稀疏的麥苗,搖了搖頭,拖著有些臃腫的身子,在侍衛的幫助下上了一匹異常壯碩的馬,一拉韁繩,往別處而去。

“唉!”

莽古爾泰長嘆一聲,也是飛身上馬,跟著他八弟遠處。

待到傍晚,皇太極一行回到了盛京,稍事休息後,皇太極便在八角殿召見了莽古爾泰、代善和嶽託。

當然還有寧完我和范文程,在皇太極的堅持下,如今兩人已經能進八角殿議事了,不過大多數充當書記員的工作。

在剛剛過去的寒冬中,皇太極靠著從朝鮮和蒙古換來的物資,收攏了一些女真貴族的人心,連代善和阿敏也消停了不少。

“八弟,咱再去南邊搶一把吧,要不然各旗還得餓死不少人,去年死的漢狗不少,我那旗人力都有些不足了。”

剛到了八角殿,屁股還沒坐下,就嚷嚷開了,一口一個漢狗,全然不顧一旁站立的兩個漢臣。

皇太極聞言,心裡有些不滿,這幾個夯貨什麼時候能學會見駕的禮儀,要是在南朝,肯定會被御史彈劾。

心裡不滿,但皇太極臉上卻沒有表現出來,待眾人坐定,這才開口道。

“今歲雨水又是不沛,出苗不善,這秋糧想必是很好不了,各位議一議吧。”

“議什麼議,要我說,直接去南邊搶一把,人口糧食不就什麼都有了,偏學那南人種地,這地是那麼好種的?咱阿瑪是馬上起家,也沒學那南人種地,不一樣打下這偌大的江山。”

皇太極剛說了一句,莽古爾泰便又嚷嚷開了,皇太極眉頭微皺,心裡更加不痛快。

“五叔,你先別急,這不大汗正讓咱議這事呢嘛。”

大殿之中,代善閉目養神,樂的見莽古爾泰這個莽夫給皇太極搗亂,寧完我和范文程可不敢反駁,唯一能勸說的,也就只有嶽託了。

在天啟七年冬的廣寧之戰中,嶽託不僅丟了一座城池,也丟了一支胳膊。

而且明軍做的夠狠,直接將廣寧給移平了,雖然皇太極隨後就把廣寧奪回了,但卻連個空城也沒有了。

而且不光是廣寧,鐵山,連山關和義州都是如此,明軍毀城就跑,八旗軍即使奪回來了,也沒有了之前的用處。

這一年多的時間,金國也在廢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