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萌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三章 批評和贊同,奕王,中二萌0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問下,已經十分詳細的記錄在史書之中,並且還詢問了梁奕,元於,田哲以及當時參戰的將士,將裡面許多的細節都進行了回憶並且記錄,可以說這一戰是南齊朝現有史書中記錄最詳細的一戰,當然這一戰是完全有資格的。

其實先前那一戰同樣可以記錄的如此詳細,只是那會兒的元於只是上將軍,梁奕也不過是個小小的將領而已,儘管打敗了敵軍的盧不敘,但是因為身份地位太低並沒有這麼詳細,加上沒有董高逸刻意的指明,相對於第二戰肯定不是那麼詳細。

後面董高逸想過,重新將那一戰做一個記錄,只可惜的是時間太久,將士們回憶的只有一小段片段,梁奕,元於等人的回憶也不是太明顯,索性放棄了這個想法。

所以現在董高逸才是最期盼的一個,他倒要看看梁奕會贊同盧谷的想法還是說能夠拿出更好的策略來,至於汪同之前說的則被直接忽略掉,他不相信梁奕不知道這樣做的風險,有時候想要更多的利益是好事,那也得分場合和情況才行,一味的追究利益肯定是極其危險的。

期盼的實際上不只有董高逸一人,可以說在場的另外四人同樣想要知道梁奕的想法會如何。

首先是汪同,沒有來兵部任職之後他就知道了梁奕,到了兵部得知感興趣的人正好是兵部侍郎想要更一步的瞭解,在和老友呂新則的交談過程中才知道兩人的關係十分的好,據老友說他能夠到禮部尚書一職,很有可能都離不開這個梁奕,否則以自己的年齡當時可以說不怎麼合適,也不是太有競爭力,唯一的可能就是老友一直處於中立,並沒有偏向任何一方,和梁奕正好是搭配的,這讓汪同更感興趣。

在老友哪裡瞭解了一些之後,又透過各種渠道知道了梁奕近些年的情況,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位只有二十來歲的官員,之前從官經歷居然是如此的豐富,特別是從正七品的統兵一步到正四品的侍衛究竟有何等的能耐,隨著瞭解的越來越多,震驚的也越來越多,以至於到了後面都有所免疫。

當然,汪同見到梁奕的次數很少,有時候都只有一個側面,畢竟梁奕很少上早朝,同樣很少出現在宮中,可以說這在南齊朝已經是一種隱形的特權,後面又去了利州更是沒有機會見面,直到今日之時才有機會好好的觀察一番,總的來說很震撼。

如果不是刻意的去了解內情,從外表觀察的話,梁奕現在的形象要麼就是商賈家的公子,是喜歡讀書那樣的,另外一種就是官宦子弟,身上那股莫名出現的氣勢讓一般人會產生一些壓迫感,如果不特意收斂的話,一個平民百姓站在其身邊會被嚇住的,誰又會知道他真正的身份居然是兵部右侍郎。

對於公孫巖和元於來說,還是希望梁奕能夠拿出讓董高逸更滿意的策略來,這兩人對其可謂是非常的熟悉,知道其能力不凡,總是在重要的時候拿出最好的辦法來,之前兩次的勝仗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是兩人知道這樣的想法很難,畢竟剛才盧谷所說的已經算是目前最好的,就連梁奕有自己的策略戰術,恐怕和盧谷所做的都是差不多的,沒有太大的區別在董高逸看來和沒說一樣,反正之前有這樣的策略,說一個同樣的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至於盧谷更是沒有這方面的擔心,連董高逸都誇獎的策略,他自認為已經沒有更好的,他承認梁奕在這方面的能力的確很強,但不是任何時候。

還有一點他十分的清楚,要是讓梁奕先開口的話,可能今日被誇獎的就不會是自己,畢竟梁奕想出來的和自己應該差不多,再說一個沒有任何意義,只可惜的是梁奕只是兵部右侍郎,而他是大將軍,兩者的地位就決定先說的肯定是自己。

在這裡能夠比他先開口的只有汪同,只可惜這位新上任一年的兵部尚書拿出來的策略十分寒酸,甚至被嚴厲的批評了一頓,所以說這裡沒有人可以搶得過他的風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

魚刺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