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的燈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3章 見一回少一回!,乘風破浪,他鄉的燈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天四次撕裂傷口,倒黴至極!燈火發誓痛死之前不斷更!加油兄弟們!單章更新訂閱都這麼給力,我為你們自豪!我們一起加油!】
不過王哲還是要堅持今天的工作,他要儘可能多的記載一點,記載當年的歷史。記載那些歷史人物的言行舉止,記載在面臨民族危亡時刻,他們所作出的抉擇!
“太祖支出每一筆錢都自己花,固定的開支包括房租、水費、電費、租用的傢俱費。包括桌子、椅子、床鋪,掛衣服的架子,等等這些東西都需要交費,每個月都要交84塊左右!冬天還要交相應的取暖費,一共加起來120多塊錢。”
說實話這個說法不只是王哲第一次聽到,連徐曉彤都極為好奇,因為現在的徐家大院是徐家的。徐家大院裡面的物件也都是徐家的,這一點和太祖完全不一樣,很難想像太祖居然沒有自己的房產!
甚至連桌椅床鋪都是租賃公家的,王哲以為自己已經視金錢如糞土,感情跟糞土當年萬戶侯這位相比,自己還是太過物質了!
“美國總統住白宮,不必交房租,太祖住在燕京城卻是要出房租的,甚至水電、煤氣、取暖、傢俱樣樣要交錢,總額佔到工資收入的四分之一。這也許出乎一般人的想象。”
隨著素材的整理,王哲同志對老一輩革命家的敬仰之情越來越深刻,很難想像當年的他們,是用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支撐他們從廢墟上建造一個全新的共和國!
要知道清末開始的華夏,就已經支離破碎、貧弊不堪、民不聊生,經過幾十年軍閥混戰和侵略戰爭之後,當年的華夏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窮二白,跟一個四億人口的大國形象完全不符。
正是在這樣的廢墟上,老一輩發揮超卓的聰明才智,以大無畏的勇氣和力量建設華夏。在那艱苦樸素自力更生的歲月裡,研發出左右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兩彈一星,為華夏改革開放打造了堅實的基礎!
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幾天來王哲和徐曉彤收穫極豐,全部的素材,包括音訊和影片素材,全部是王哲自費蒐集整理。
看著車子後面滿載的收穫,小王同志有點遺憾,真的是有點遺憾:“有點少啊!如果可能的話,真想走出去,到燕京城蒐集素材。”
難怪他會感慨收穫太少!就在二十天裡,榮軍院的一位老人離世了!毫不誇張地說,這二十天蒐集的素材,很有可能成為老人們最後的留言,誰也不敢保證,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特別是對眼前的老人們而言更是如此,如果不是慄義金鬧么蛾子,小王同志恨不得用一年時間,全國範圍內跟老人們蒐集整理這些珍貴的資料。
小苗老師撇撇嘴:“去燕京城也不是不行,不過呢就先要把慄義金換掉,否則你這個檔案局副局長不等到燕京城見著人呢,已經被人家拿下了!甚至有可能連介紹信都開不出來!”
黔州省民政廳黨組成員、榮軍院院長祁盛一皺眉:“不會吧?王哲同志所做的事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身為黨員幹部一定要全力支援,怎麼可以設定障礙呢?甜甜不要這麼說話,很容易被人詬病的!”
祁副廳長是那種很傳統的幹部,自然不喜歡年輕人背後說人,這位耿直的『性』格,倒是遺傳給了他的女兒祁萍書,爺兩個很多事都像極了。
現在哲少明白苗老讓自己去省委黨校的意義,那個鄉鎮幹部培訓班也許是掛羊頭賣狗肉,但是讓自己開拓視野豐富人脈資源,卻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沒有祁副廳長幫忙,這邊的採訪工作不會如此順利,如果不是祁萍書幫忙,也就不會有那些珍貴的影片資料了,這還不算爆炸案中,女孩們出手的幫助。
那一次黨校培訓的價值可見一斑,哼哼!徐曉彤嘟起嘴:“祁叔叔覺得我是胡說八道的人麼?您沒聽見慄市長打電話的聲音,瞧那意思如果王哲在他面前,他恨不得撲上去咬一口!”
真的假的?看著哲少整理東西的李老太太笑了:“還有這樣的市長?老太太腿腳閒的都要麻木了,今兒跟你們去合馳市走走,據說老麻、老苗他們都在呢,我去看看那些老傢伙吧,一把子年紀了見一回少一回!說不準哪一天都去見老戰友老領導去了!”
在榮軍院這些天,發現這些老人們絲毫不介意談生談死,彷彿死亡對他們而言,不過是人生的一次歷練。即便一無所有的小王同志,幾次經歷生死,早就不介意死亡,還是非常敬佩這一群。
只是帶著一位百來歲的老『奶』『奶』出發?王哲還真的不敢,倒不是說他害怕碰瓷,而是害怕老人家有任何閃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