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管中窺豹,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求收藏,求推薦票,拜求讀者大大的支援。)
新龍鄉新龍里距離寒鳴寺二十五里地,距離安遠縣城三十里地。
吳宗睿和廖文儒一大早就離開寒鳴寺,前往新龍里。
結拜之後,廖文儒步履輕快,一臉輕鬆,吳宗睿卻是憂心忡忡,一路思索。
儘管對明末的歷史頗為熟悉,可真正穿越了,情況就不一樣了,對於吳宗睿來說,穿越到這個時代,兩眼一抹黑,有太多的未知數。
這種感覺,在行路的過程之中,已經逐漸得顯『露』出來。
新龍里在寒鳴寺的西面,一路向西,一路荒涼。
兩人行走在丘陵狀的山坡之間,道路崎嶇,坑坑窪窪,到處都是泥濘石塊,行走需要時刻小心,稍不小心就可能摔跟頭。
沿途幾乎看不見什麼人煙,偶爾看見道路兩邊的人家,不管老人青壯小孩,都是面無表情,面帶菜『色』,神情麻木。
吳宗睿看見的寥寥數人,都是穿著髒兮兮得粗布單衣,衣不蔽體。
冬末春初,氣候還有些寒冷,吳宗睿穿著棉服,還有些承受不住不時吹來的山風。
寒鳴寺所處得位置,屬於城郊,距離縣城僅僅五里地,按照吳宗睿的理解,這一片地域應該是有不少人家,但現實情況大大出乎他得預料,沿途幾乎看不見什麼人家。
“文儒,這一帶你經常來嗎。”
“好多次,寺裡的師兄經常帶我出去化緣,每次都路過這裡。”
“這裡是城郊地帶,怎麼看不見多少的人家。”
“一直都是這樣,以前師兄帶我出去化緣,我們大都是到縣城去,要麼就是到集鎮,路上不會停留,這附近沒有化緣的地方。”
“我記得以前不是這樣啊。”
“哦,大哥說的那是好多年以前了,以前周遭也有一些人家,不過我聽師兄說,這些年遭遇到太多的災荒,好多農戶家裡沒有糧食吃,活不下去,全家都離開了。。。”
廖文儒還沒有說完,吳宗睿腦海裡面冒出來一個詞語:流民。
明末流民氾濫,一方面是因為天災,氣候惡劣,田地裡面收穫的糧食不多,根本不夠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禍,農民遭受災害,還要承擔賦稅,實在活不下去,只好全家流浪,外出討飯,希望能夠活下去。
“縣衙不管嗎,各地不是設立有義倉嗎,遭遇災害就要救濟百姓。”
“這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不過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官府拿出糧食救濟百姓的事情。”
吳宗睿微微點頭,他還想了解更多,繼續開口詢問了。
“文儒,你在寒鳴寺十年時間了,對周遭的情況一定很熟悉吧。”
“說不上很熟悉,大都是聽師兄說的,寺裡每年春季都要設立粥棚,救濟周遭的百姓,不過寺裡的糧食也不是很多,設立粥棚的時間不可能很長,我記得七年前設立粥棚的時候,來的人不少,後來人慢慢的減少,去年和前年來的人就更少了。”
一絲閃電,劃過吳宗睿的腦海,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明史記載,崇禎元年四月十一日,江西贛州農民暴動,建國號永興,暴民攻陷安遠縣城,劫掠錢財,知縣沈克封逃走,江西巡撫洪瞻祖專門奏報,朝廷派遣大軍,耗時兩個月,完全鎮壓贛州農民暴動。
至崇禎元年十一月,陝西農民起義全面爆發,白水縣王二、府谷王嘉胤、宜川王佐掛、安塞高迎祥、漢南王大梁等紛紛舉旗,明末農民起義拉開了序幕。
吳宗睿的神『色』變得肅穆,他隱隱覺得,到了崇禎元年,大明王朝部分地方的局勢,已經陷入到了無法收拾的境地,只是這些困頓混『亂』的局面,在史書上面沒有詳細的記載。
想到這裡,吳宗睿再次開口。
“現在是冬末春初,寒鳴寺應該快要設立粥棚了。”
“今年就不一定了,寺裡都無法維持,昨天我還聽住持說,要讓各位師兄離開寺院,到外面去化緣,如果不出去化緣,住持和各位師兄都沒有吃的。。。”
“怎麼會到這一步啊。”
廖文儒看著吳宗睿,『露』出奇怪的眼神。
“大哥,你不知道這些事情嗎。”
“不是很清楚,這幾天腦子裡有些『亂』,好多事情都記不清楚了,不過我覺得寺院還是能夠維持的,畢竟有十來畝田地,每年還有香客的佈施,吃飯應該沒有問題。”
“寺裡兩年之前就遇見困難了,氣候不好,十多畝的田地,種下去的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