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管中窺豹,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稼,沒有多少的收成,而且總是有人偷走莊稼,住持說都是走投無路的農戶,不要報官,也不要追究,當時我還奇怪,這是偷竊,怎麼能夠放過,可住持說了,我佛慈悲為懷,農戶如果不是為了活下去,也不至於偷竊田地裡的糧食。。。”
吳宗睿看著廖文儒,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就連寒鳴寺都無法維持,農戶是什麼樣子,就不需要多說了。
“咣、咣、咣。。。”
“四鄉八鄰聽好了,奉知縣大人鈞令,四月初一開始徵收田賦,各家各戶需按時繳納,不得拖欠,否則官府嚴懲不殆。。。”
還沒有真正的進入到鎮子,鑼聲與吆喝聲就傳來了。
大明的田賦分為兩季徵收,春季徵收的為春賦,秋季徵收的為秋賦,春賦佔據田賦的四成左右,四月份開始徵收,持續兩個月的時間。
春季徵收賦稅,對於南方來說是有很大弊端的,所謂的青黃不接,就是指的春季這段時間,頭年的糧食基本要吃完了,來年的糧食剛剛播種下去,需要到七月才能夠收穫,很多農戶都會陷入到缺糧的困境中。
大明的南方和北方因為地域與氣候條件不一樣,種植方面有所不同,北方以種植冬小麥和春小麥為主,二月到三月即開始收割冬小麥,南方則是以種植水稻為主,一般都是七月開始收割。
萬曆年間,張居正實施改革之後,田賦全部以貨幣的形式徵收,很少徵收糧食。
“文儒,寒鳴寺需要繳納田賦嗎。”
“不需要,還好不繳納田賦,要不然早就無法維持了。”
“這麼說農戶豈不是更加無法維持。”
“這個我倒是沒有想過,大哥,你是生員,有功名在身,也不需要繳納田賦。”
吳宗睿再次沉默,雖說大明王朝有功名的讀書人不是很多,佔據的數量不會太大,朝廷看重和依靠讀書人,免去了有功名讀書人的田賦,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農戶將土地掛在了有功名的讀書人或者官吏的名下,由此免去了田賦,更多的官吏士紳則是大規模的兼併土地,且不承擔田賦。
田賦的總額是不會發生變化的,繳納田賦的土地越少,每畝地需要繳納的田賦就越多,導致農戶的田賦越來越重,以至於無法承受。
對於明末歷史略微熟悉的吳宗睿,知道明朝的田賦不是很重,就算是加上遼餉、剿餉以及練餉,其數量也沒有達到天怒人怨的境地,可是明末正處於小冰期,自然災害頻繁,糧食歉收甚至絕收的情況時常出現,農民吃的糧食都沒有,這個時候,就算是低的可憐的田賦,對於農戶也是巨大的壓力和壓垮身體的稻草。
看見吳宗睿陷入到沉默之中,廖文儒再次開口。
“大哥,前面就是新龍集鎮,我聽住持說,你的家距離集鎮不遠。。。”
“是啊,馬上就要到家了,離家已經三個月的時間,也不知道家中的情形如何了。”
“應該沒有什麼事情,大哥到寒鳴寺代發修行,正是冬月。”
“不說了,回家去,文儒,戴好帽子,你已經還俗,頭髮要留起來。”
“我知道,住持早就告訴我了,這是我的身份文書,到時候還要到縣衙去報備的。”
從寒鳴寺到新龍里,二十五里地,吳宗睿和廖文儒走了足足兩個多時辰,清晨的卯時三刻出發,此刻已經過了午時。
吳宗睿已經感覺到了,這副身體有些單薄,大概是以前陷入到讀書之中,缺乏鍛鍊,可能生活方面也不是很好,顯得羸弱,按說二十五里地,就算道路條件不是太好,也不需要走五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十四歲就成為了生員,而且是廩膳生員,這是很了不起的。
想要獲得生員的功名,需要經過縣試、府試和院試三關,透過了院試,才能夠成為生員。
生員分為三類,分別是廩膳生員、增廣生員和附學生員,其中廩膳生員考試成績最好,地位最高,每月能夠獲取朝廷撥付的米麵糧食等等,增廣生員和附學生員沒有這樣的資格。
當然,不管是什麼型別的生員,對於讀書人來說才剛剛起步,關鍵的還是鄉試、會試和殿試,透過了鄉試,成為舉人,有了做官的資格,透過了會試,成為貢生,能夠被直接委派做官,至於說透過了殿試,成為了兩榜進士,那是鐵定要做官的。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個觀念已經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偏僻的山村也不例外,如果不能夠透過讀書這個途徑,那麼尋常百姓的子弟,沒有魚躍龍門的機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