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會試,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就是言辭簡潔,切中要害,直接是最為關鍵的。
觀點不需要特別的成熟,否則也可能引發關注,試想一個從未踏入仕途的舉人,沒有實踐經驗,怎麼可能提出來震驚四座的吏治觀點。
所以說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吳宗睿寫出了自身最為滿意的有關吏治的文章。
文章的文采不錯,提出的吏治觀點簡潔直接,正好符合皇上有關奏章務必簡練的要求,提出來的改善吏治的觀點也是大眾所熟知的,那就是吏治的關鍵還是在選人用人,用對了人,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用錯了人,則朝政會越發的混『亂』。
其中的道理很好理解,有能力與大公無私之人,自然以朝政為重,而無能力貪腐之人,一切都以自身的利益為重。
內心裡面,吳宗睿清楚,真正解決吏治的辦法,還是建立起來符合實際的制度,用鐵的制度來管人管事,人是活的,制度是死的,任何情況之下,都不能違背規章制度。
這樣的觀點和認識,吳宗睿是絕不會提出來的,那樣是找麻煩,試想一下,不管是周延儒還是溫體仁,擔任內閣首輔的時候,都沒有按照規章制度來辦事情。
皇上更不可能接受這樣的觀點,人家嘴裡說出來的話語就是聖旨,如果還要用制度來限制皇上署理政務,約束皇上的日常生活,豈不是自找無趣。
想想嘉靖皇帝時候的大禮儀之爭,就會明白大明的皇帝如何的痛恨用制度來辦事。
審時度勢,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方面吳宗睿算得上是人精。
“少爺,您考完了。”
看見等候在貢院外面的劉寧,吳宗睿的臉上終於『露』出微笑的神情。
“考完了,走,我們去酒樓好好的喝一頓。”
“少爺,您在貢院裡面足足九天的時間,吃飯都是朝廷給的,不知道吃的多好,還要到酒店去吃飯啊。”
“你知道什麼,在貢院裡面,滿腦子想到的都是文章,誰在乎飯菜的好壞。”
“少爺說的是,說的是。。。”
看著臉上帶著紅光的劉寧,吳宗睿搖搖頭苦笑,劉寧的身體強壯很多了,不過也耗費了不少的銀兩,京城的物價,可不是南昌府城、開封府城以及安遠縣等地可以比較的,吃住的方面價格高很多,吳宗睿和劉寧投宿在法華寺,表面上看不要什麼吃住的銀兩,但作為香客必須要上香和供奉,二十多天的時間,也耗掉了三十多兩銀子。
會試結束,放榜還有接近半個月的時間,若是考中了貢士,就要參加三月十六日在紫禁城建極殿舉行的殿試,這樣算起來,前後又是一個多月的時間。
一個多月的時間,消耗的銀兩肯定不少。
更加關鍵的是,會試結束之後,京城的三千多舉人,短時間之內都不會離開,這期間相互之間的拜訪與交往也會多起來,酒宴不計其數,吳宗睿不可能不參加,也不可能不請客,而這一筆的開銷,目前來說來還是未知數。
吳宗睿大體知曉,前往京城參加會試的江西舉人,多達三百人,其中新科舉人九十五人,這個數字頗為龐大,僅次於南直隸和北直隸參加會試的舉人數目。
江西籍的舉人,會試結束之後肯定有諸多的聚會,會試期間,同樣有人專門蒐集江西籍考生的資訊,吳宗睿儘管是正月十四抵達京城,而後閉門溫習功課,沒有參加任何的聚會,但會試結束之後,他的資訊肯定會被人獲悉。
說起來,在南昌府城參加會試的時候,吳宗睿還有著不小的名氣。
走出崇文門,街道兩邊的酒樓客棧異常的熱鬧,吳宗睿和劉寧連續找了幾家的酒樓,全部都坐滿了。
反應過來的吳宗睿看著劉寧開口了。
“劉寧,你沒有預訂酒樓嗎。”
“少爺,您沒有說,我不知道要提前定下飯菜啊。”
“那就沒有辦法了,看看這附近的酒樓客棧,全部都是爆滿。”
“少爺,我知道有一個地方。。。”
吳宗睿看著劉寧,感覺到奇怪,按說劉寧對京城並不熟悉,明顯是第一次到京城來,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大部分時間都在法華寺,出來的時間也不多,居然知曉了崇文門周遭的酒樓和客棧。
。。。
看著佈滿油漬的桌面,以及埋頭大快朵頤的劉寧,吳宗睿無語了。
原來劉寧說的所謂“酒樓”,就是路邊的小客棧,這裡壓根不是靠近崇文門的地帶,而是接近正陽門大街的入口處了,屬於外城頗為荒涼的地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