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自成攻陷洛陽府城、福王朱常洵被斬殺,原南京兵書尚書呂維祺自殺身亡的奏報抵達京城的時候,朱由檢怒火中天,早朝的時候大發脾氣,內閣首輔範復粹、兵部尚書傅宗龍戰戰兢兢,大氣都不敢出,當南陽府城被攻陷,唐王朱聿鏌被流寇斬殺的奏報抵達京城之後,朱由檢的怒氣再也控制不住,於是,兵部尚書傅宗龍承擔指揮失誤的責任,被免去兵部尚書職務,投入到大牢之中,內閣首輔範復粹則遞上了辭呈,稱病在家。

朝中諸多大人都知道,內閣首輔範復粹以及兵部尚書傅宗龍不過是替罪羊,中原局勢大亂、洛陽府城、南陽府城被攻陷,福王朱常洵和唐王朱聿鏌被流寇斬殺,原南京兵書尚書呂維祺自殺身亡,真正應該承擔主要責任的是內閣大臣、兵馬大都督楊嗣昌,但皇上信任楊嗣昌,且正在暴怒之中,不會有人提及此事。

兵部的諸多事宜,暫由兵部左侍郎陳行甲負責,兵部右侍郎宋學朱協助。

又過了兩天時間,一個噩耗再次傳到朝廷,內閣大臣、兵馬大都督楊嗣昌內心負疚,無法自拔,自盡身亡。

楊嗣昌寫下的信函,火速送到了京城,送到了朱由檢的手中。

紫禁城,偏殿,朱由檢手中拿著楊嗣昌的信函,臉色鐵青,兩眼無神。

站在身邊的秉筆太監王承恩,低著頭,也沒有開口說話。

中原局勢大亂,洛陽府城和南陽府城被攻陷,大明王朝的兩位王爺被流寇斬殺,其中福王朱常洵是朱由檢的叔叔,朱由檢一直都很尊重朱常洵,平常也予以了諸多的關照,緊接著,朱由檢最為信任的內閣大臣楊嗣昌負疚自盡身亡。

連續遭受這麼多的打擊,朱由檢一時間難以承受。

楊嗣昌臨死之前寫下的信函,更是讓朱由檢百味雜陳。

“承恩,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文弱臨死之前寫給朕的信函,你也看看吧。”

朱由檢將手中的信函遞給了身邊的王承恩,一臉的疲憊。

王承恩小心的接過了信函,仔細看起來。

看著看著,王承恩額頭上面冒出了豆大的汗滴,又不好當著皇上的面擦去,只能任由汗滴從臉上滾落,最終滴落在衣袖上面。

“承恩,想到什麼說就是了,朕還能夠承受,滿朝的文武,也只有你在朕的明前說實話。”

王承恩咬咬牙,身體微微顫抖的開口了。

“皇上,臣以為楊大人的話語,有失偏頗,就說這流寇造反,皇上一直體恤造反的流寇,認為他們本就是我大明的子民,無奈之下成為流寇,皇上對他們心存憐憫,不忍害了他們性命,只要他們誠心的歸順,就網開一面,給他們糧食,讓他們回家去生活,可那些冥頑不化的流寇,以為這是朝廷的軟弱,臣以為皇上已經做到仁至義盡,是流寇反覆無常。。。”

朱由檢疲憊的揮揮手。

“承恩,朕讓你說實話,那些解釋就不用說了,朕覺得文弱的有些話還是有道理的,朕需要反思,中原局勢如此的惡化,朕派遣了多人前去剿滅流寇,最終都是不了了之,朕是信任文弱的,也知曉文弱的能力,中原局勢到了如今的地步,滿朝文武也有不能推卸的責任,文弱覺得愧對朕的信任,選擇了自盡,以表明忠心,可滿朝文武大臣是怎麼想的,他們根本無所謂,還在不斷的推卸責任。。。”

眼看著朱由檢的情緒再次變得激動,王承恩明智的閉嘴了,他知道,楊嗣昌的這份信函很大膽,說到了大明朝廷之中存在的很多弊端,也詳盡的分析了流寇猖獗的原因,而且在信函的最後,楊嗣昌還舉薦了三邊總督洪承疇,建議皇上和朝廷調遣洪承疇進入中原,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且皇上和朝廷要賜予洪承疇最大的權力。

應該說,楊嗣昌在信函之中說了很多大膽的話語,但整體還是為皇上和朝廷考慮的。

這一點,皇上肯定想到了,聯想到朝中文武大臣漠不關心的態度,才會如此憤怒。

朝中的黨爭,以及文武大臣都為了自身利益考慮,不考慮朝廷大計,這是楊嗣昌痛斥的,也是楊嗣昌自盡之前振聾發聵的吶喊。

當然,楊嗣昌在信函之中也提到了薊遼督師吳宗睿以及登萊新軍,楊嗣昌一改過往完全擁護皇上和朝廷決定的態度,勸說皇上要善待吳宗睿和登萊新軍,只要吳宗睿和登萊新軍能夠穩住遼東,不讓後金韃子囂張,朝廷就能夠放手對付流寇,最終徹底剿滅流寇。

楊嗣昌依舊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認為穩定中原局勢、徹底剿滅流寇是朝廷的第一重任,只有內部穩定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