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五章 權衡利弊(1),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由檢終於冷靜下來了,儘管心有不甘,但他知道王承恩說的是實話。

也只有王承恩才敢在朱由檢的面前如此說話,換做其他人,朱由檢早就勃然大怒了。

王承恩的忠心,朱由檢非常清楚,而且王承恩沒有任何的私心。

朱由檢的確不服氣,吳宗睿在遼東以及登萊之地的所作所為,讓朱由檢失去了顏面,內心裡面,朱由檢不相信吳宗睿會造反,不相信吳宗睿會歸順後金,畢竟登萊新軍絲毫不弱於後金韃子,吳宗睿沒有必要叛離正統、揹負千古罵名去投奔後金韃子,再說了,因為數次征伐的失利,吳宗睿和登萊新軍已經成為後金皇太極的眼中釘肉中刺。

朱由檢想到的是藩鎮,想到的是唐朝末年那些不聽從朝廷命令的節度使,吳宗睿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很有可能成為大明王朝的藩鎮,而且是有著不俗實力的藩鎮。

朱由檢有些後悔,當初吳宗睿擔任登萊巡撫的時候,力量並不是很強大,但那個時候已經嶄露頭腳,表現出來不一般的能力了,偏偏朝廷那個時候沒有關注到吳宗睿,不知不覺間讓吳宗睿的力量愈發的強大起來。

吳宗睿沒有出任京官,實事求是的說,朱由檢不是很瞭解吳宗睿,也沒有給予吳宗睿多少的賞賜,吳宗睿從原登萊巡撫孫元化手中接過登萊新軍之後,朝廷幾乎沒有撥付軍餉和糧草,一切都是吳宗睿自行想辦法解決的。

從這個方面來說,吳宗睿對於朝廷沒有多大的依賴性,倒也說得過去。

再說了,南方的諸多總兵,也有擁兵自重的情況,譬如說駐紮湖廣的都督僉事、剿總兵官史可法,五省總督熊文燦在奏摺之中,專門提到史可法有擁兵自重的舉措。

吳宗睿在朝中沒有絲毫的根基,而且從不參與朝中的黨爭,從這個方面來說,表現倒是不錯的,得到了朱由檢的賞識,數次作戰取得勝利之後,得到了快速的升遷,年紀輕輕已經是太子少保、薊遼督師,可惜的是,吳宗睿這種特立獨行的性格,一直保持下來了,不管是對待皇室,還是對待朝廷都是如此的態度。

朱由檢絕不願意看見吳宗睿和登萊新軍繼續強大起來,強大到朝廷無法控制,強大到朝廷都感覺到畏懼,所以說,採納王承恩建議的同時,朱由檢也要警告吳宗睿。

想清楚了這些,朱由檢的語氣變得柔和了。

“承恩,起來吧,不要總是跪著,朕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不過吳宗睿掌控了遼東和登萊之地,若是任由其發展下去,對於朝廷是不利的,朕也不允許這等情況的發生,後金韃子有可能進攻遼東,但也有可能偃旗息鼓,不打算進攻遼東,你說說,朝廷有什麼辦法能夠限制吳宗睿和登萊新軍繼續發展壯大。”

王承恩暗暗叫苦,其實到了現如今的局勢,皇上和朝廷壓根無法徹底控制吳宗睿及登萊新軍,最好的辦法就是穩定吳宗睿的情緒,讓其繼續為朝廷賣命。

戶部不會為遼東撥付一錢銀子、一斗糧食,遼東穩如磐石,皇上和朝廷壓根不用擔心,想想袁崇煥和孫承宗出任薊遼督師的時候,每年消耗朝廷大量的錢財,甚至逼的皇上伸手向朝中大人募捐銀兩。

從這個方面來說,皇上和朝廷能夠穩住局勢,就讓吳宗睿在遼東做事情,不予干涉。

這是最好的處理辦法,也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之下選擇的處理辦法。

朱由檢的有些想法,王承恩也是清楚的,譬如說朱由檢後悔沒早些關注和限制吳宗睿,但這樣的想法是不成立的,自崇禎八年以來,不管是流寇肆掠,還是後金韃子的侵襲,若不是吳宗睿率領登萊新軍予以抵抗和剿滅,大明王朝的局勢怕是早就亂成一鍋粥了。

不過這樣的話語,王承恩是絕不會說出來的。

“皇上,臣以為,暫時不要提及限制吳宗睿和登萊新軍的措施,這朝中的有些大人,唯恐天下不亂,若是他們曲解了皇上的意思,拼命的彈劾吳宗睿,逼的皇上不得不處理吳宗睿,很有可能導致遼東局勢的徹底惡化,臣是這樣想的,皇上登基以來,殫精竭慮,為遼東操碎了心,朝廷為遼東撥付大量的錢財,就是希望關寧錦防線穩固。”

“現如今,戶部不需要給遼東撥付錢糧,吳宗睿也沒有伸手,索性就讓吳宗睿管著遼東的事宜,抵禦後金韃子,護衛京畿之地的安全。”

“後金韃子是不可能安生的,三邊總督洪承疇大人駐守延綏,驍勇善戰,讓蒙古部落不敢動彈,朝廷不用過多的擔心,遼東是朝廷最為擔心的地方,後金的皇太極一直覬覦遼東,特別是西平堡、廣寧和義州等地,曾經被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