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五章 權衡利弊(1),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韃子佔據,而後被吳宗睿和登萊新軍收復,皇太極豈能嚥下這口氣。”
“所以臣以為,最多一年時間,皇太極一定會發起對遼東的進攻,試圖奪回西平堡等地。”
。。。
王承恩侃侃而談,分析的非常仔細。
朱由檢也聽得很認真,一直都沒有插話。
等到王承恩說完,朱由檢的臉上依舊還有疑慮的神情。
“承恩,你剛剛說過,後金和蒙古部落大量購買糧食,就是想著囤積糧食,朕也覺得,他們囤積糧食的意思,就是想著再次展開進攻,只要有了足夠的糧食,就不用擔心糧草不足的問題,可如果後金韃子繞開遼東,從其他地方入關作戰,朝廷該如何應對。”
朱由檢剛剛說完,王承恩跟著開口了。
“皇上,臣有兩點分析。”
“其一,後金韃子屢次繞開遼東,選擇從其他地方入關作戰,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劫掠錢財,除開崇禎三年皇太極領兵入關作戰那一次,其餘時候皆是後金遭遇到災荒,糧食不足的情況之下入關作戰,現如今遼東互市,後金購買了大量的糧食,其儲存的糧食充足,繼續繞過遼東入關作戰,其作戰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其二,後金在糧食充足的情況之下,應該是想到佔據更多的地方,所以臣認為,後金一定會選擇從遼東的方向發起進攻,以佔領更多的地方。”
“從這兩個方面分析,臣以為,後金不會選擇從其他的地方發起進攻。”
。。。
朱由檢的臉微微有些紅,王承恩說出的道理頗為簡單,只不過朱由檢過於的擔心,才沒有看透其中的奧妙,好在這些話是王承恩說出來的。
“朕明白了,承恩,這三份文書,你拿去好好看看,多想一想。”
眼看著王承恩離開暖房,朱由檢的眉頭皺起來了。
儘管王承恩說的很有道理,而且事實也基本如此,但朱由檢的內心依舊有巨大的不安,當年袁崇煥得到了他最大的信任,領兵部尚書銜出任薊遼督師,在朝堂上面表態,爭取用五年的時間徹底剿滅後金韃子,可惜袁崇煥後來的所作所為,讓朱由檢徹底寒心。
一方面是袁崇煥組建的廣寧鐵騎,僅僅聽從袁崇煥的號令,其他人根本無法指揮,另外一方面就是袁崇煥與後金有糧草方面的交易,賣給了後金韃子一些糧草,更加過分的是,袁崇煥沒有請自,憑藉著手中的尚方寶劍,斬殺了右都督、皮島總兵官毛文龍,讓皮島陷入到徹底的混亂之中,消除了後金韃子的後顧之憂。
而後出任薊遼督師的孫承宗,因為修築大淩河城,導致後金韃子發起大規模進攻,大淩河城之戰的慘敗,讓朝廷幾乎失去對整個遼東的掌控,如果後金韃子當時一鼓作氣,發起對錦州和寧遠等城池的進攻,也許整個的遼東都會落入後金的版圖。
袁崇煥當年的所作所為,與吳宗睿差不多,只不過袁崇煥麾下的遼東邊軍,僅僅能夠守住遼東的城池,無法與後金韃子在野外廝殺,也不會對後金韃子發起主動進攻,吳宗睿麾下的登萊新軍,更加的驍勇,不僅僅能夠守衛城池,還能夠在野外作戰的時候擊敗後金韃子。
因為登萊新軍駐守在遼東,更因為登萊新軍入關作戰擊敗了後金韃子,讓京畿之地的局勢逐漸的穩定下來。
吳宗睿與兩個前任薊遼督師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沒有伸手向朝廷索要軍餉和糧草。
這省去了朝廷很大的一筆開銷,也讓朝中不少人對吳宗睿刮目相看。
朱由檢看向了桌上的遼東形勢圖,登萊新軍佔據了遼河以西的所有地方,將後金韃子逼到了遼東以東,這樣的戰績,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看了好一會的地圖,朱由檢神色凝重的點點頭。
就讓吳宗睿在遼東與後金韃子作戰,只要遼東的局勢穩定,朝廷就能夠騰出手來對付流寇,想方設法的穩定中原的局勢,而且吳宗睿若是與後金韃子作戰取得勝利,朝廷還可以要求其率領登萊新軍,朝著瀋陽等地發起進攻,一舉剿滅後金韃子。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朝廷能夠坐收漁翁之利,有何不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