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四十八章 明事理,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十五年的春節,吳宗睿依舊過得很愜意。

臘月二十五剛過,吳宗睿就回到了覺華島和家人團聚了。

遼河兩岸的局勢他壓根不擔心,如果後金的皇太極打算進攻遼河西岸,早就動手了,不會讓八旗軍在遼河東岸固守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再說了,登萊新軍在遼河西岸虎視眈眈,早就做好了一切的準備。

對峙到了這一步,吳宗睿甚至希望八旗軍發起進攻,那樣他將再次指揮登萊新軍,展現出來熱兵器的威力,狠狠的打擊後金的八旗軍。

中原的局勢,依舊是吳宗睿密切關注的,延綏總兵賀人龍被斬殺,在他的預料之中,朱由檢明顯將中原局勢變得完全混亂、楊嗣昌自盡身亡的怒火,發洩到了賀人龍的身上,所以賀人龍根本不要想著活命,只是歷史上的賀人龍是被孫傳庭斬殺,現如今賀人龍被洪承疇斬殺,稍稍的出現了一些變化。

還有被敕封為平賊將軍的左良玉,也好不到哪裡去,朱由檢同樣痛恨左良玉,只是左良玉是楊嗣昌舉薦的平賊將軍,再說了,朝廷一次性的斬殺兩員大將,影響太大,可能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朱由檢放過了左良玉。

中原的局勢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但吳宗睿覺得,如果給洪承疇時間,讓其放手與李自成等義軍對峙,洪承疇也許能夠想到辦法,讓中原部分地方的局勢逐漸的穩定下來。

其實大明王朝現如今面對的局勢,比起原來的歷史,不知道好了多少。

歷史上的崇禎十五年,大明與大清之間爆發了松錦之戰,以大明王朝的慘敗告終,大明王朝損失兵力十多萬,遼東除開山海關,其餘地方全部被大清國控制,關外的錦州、寧遠等地盡皆失陷,大明與大清之間在遼東的對峙基本結束,以大清全勝結局,且大明王朝在西北的王牌洪承疇被生擒之後歸順大清,遼東藩鎮之首的祖大壽也歸順了大清。

中原的局勢也全線失控,明軍與義軍在朱仙鎮決戰,同樣以明軍慘敗結束,義軍的力量空前壯大,無可奈何的情況之下,大明朝廷發出了購殺李自成和張獻忠的佈告,凡斬殺李自成者,賞萬金,爵通侯,斬殺張獻忠者,賞五千金,官極品。

其實到了崇禎十五年,大明皇上和朝廷的影響力急劇下降,已經無法控制遼東和中原的很多地方,局勢的混亂,朝廷控制力的減弱,讓不少地方掌握軍隊的總兵官,開始儲存實力,明裡暗裡抗擊朝廷的命令,地方官吏則是過一天算一天,根本看不到未來。

因為吳宗睿的穿越,因為登萊新軍的崛起,大明整體的局勢還是可控的,沒有壞到極點。

朱由檢斬殺賀人龍,震懾了不少的武官,讓他們噤若寒蟬,不敢有任何的造次,中原局勢雖然混亂,但遼東穩定,朝廷可以集中精力穩定中原的局勢,只要中原的局勢暫時穩定下來,大明朝廷和朱由檢就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對於吳宗睿來說,這不是什麼好訊息,但他不會刻意的去攪亂大明的穩定。

吳宗睿有一個自信的判斷,那就是大明的皇上朱由檢和朝廷,不可能真的抓住機會,不可能真的穩定中原的局勢,不可能剿滅或者打敗義軍,朱由檢以及朝廷的病根深入膏肓,他們自身無法變革,只能眼睜睜看著大明王朝這座鉅艦慢慢的沉沒。

朱由檢絕非開拓之君主,守成都略顯不足,性格方面巨大的缺陷,讓他無法掌控全域性,無法真正的信任朝中的文武大臣,更無法挑選出來真正的中流砥柱,朱由檢即位十五年時間所做的事情,除開剿滅魏忠賢和閹黨時候展現出來魄力,其他時候都是昏招頻出,一步步毀滅朱家的天下。

如果一定要深入分析,大明王朝其實在萬曆年間,就已經走向滅亡了,不管是天啟皇帝朱由校,還是崇禎皇帝朱由檢,都是苟延殘喘。

有了這些判斷,吳宗睿大可以好好的歇息一番,讓自己全身心的放鬆一下。

當然,吳宗睿這麼早就回到覺華島,與家人團聚,也有家中的事情要操心。

大女兒吳冰月和二女兒吳凡璇,都是十二歲了,大兒子吳凡丞和小兒子吳凡珏,也都有九歲了,他們這個年齡,放在如今的大明,已經不算很小。

吳宗睿既然準備要奪取天下,徹底改變歷史的走向,就必定會考慮到王朝的更迭,當今的世界,正在逐漸的變化,西方的崛起指日可待,如何的把控機會,讓大中華依舊屹立在世界的巔峰,這是吳宗睿需要深遠思考的問題。

大航海時代就要來臨,歷史上的大清國閉關鎖國,盲目自大,眼睜睜看著西方列強的崛起,最終西方的槍炮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