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瓶新酒(2),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軍抵達洋縣,斥候依舊沒有發現流寇的任何蹤跡,到了這個時候,吳襄總算是相信了五省總督熊文燦以及陝西巡撫孫傳庭提供的情報,流寇的主力應該是在興安州一帶活動,勢力覆蓋到了漢陰縣的周邊,大軍過了洋縣,到了石泉縣和漢陰縣等地之後,流寇一定會得到訊息,要麼開始潰逃,要麼做出決戰的架勢。

吳襄倒不在乎流寇大規模的潰逃,他率領大軍在後面追擊就是了,真正到了作戰的時候,遼東邊軍的軍士很能吃苦,急行軍的速度很快,一定能夠追上潰逃的流寇。

至於說流寇進入到大山之中,吳襄嗤之以鼻,近二十萬人進入到大山之中,難道去吃土嗎,如果流寇真的選擇進入到大山之中,吳襄肯定會摸著額頭大叫慶幸,那樣他就可以率領所有的軍士,圍住大山、監視幾個主要的出口,就能夠取得作戰的完勝。

當然,二十萬流寇一窩蜂的撲過來,陣勢還是可怕的,所以吳襄必須做好準備。

漢中府一帶的地形,吳襄大致清楚了。

斥候稟報前方就是南子午鎮、南子午鎮有一條古道,全長大約三十里地,大軍必須經過古道,才能抵達石泉縣。

吳襄略微思索,告訴斥候,務必偵查清楚古道之中的情形,便於大軍迅速透過古道。

吳襄並不知道,斥候這些日子的偵查,主要還是劫掠錢財,甚至有個別的斥候摸到農戶家中去侮辱了家中的女人,導致人家上吊自殺,至於說偵查流寇的行蹤,斥候都是敷衍塞責,他們的想法和吳襄一樣,流寇沒有什麼戰鬥力,就是烏合之眾,哪裡需要詳細偵查。

儘管吳襄一再強調,務必偵查清楚南子午鎮古道,斥候表面答應很好,其實心不在焉,這種羊腸古道有什麼好偵查的,難不成流寇還有膽量在古道周邊設伏,那樣正好,省得大軍長途奔襲,在古道就徹底剿滅流寇了。

大軍再次出發的時候,斥候已經進入古道之中開始偵查了。

吳襄的心情是平靜的,這段時間,他了解了一些流寇的故事,他的對手闖王李自成,最早是驛站的驛卒,驛站撤銷之後,走投無路成為明軍軍士,後來高迎祥造反,李自成於是從軍中叛逃,跟隨高迎祥造反,崇禎八年的時候,李自成率領流寇攻陷中都鳳陽府城,震驚了皇上和朝廷,不過自那以後,李自成就沒有什麼戰績了,潼關之戰,李自成麾下的流寇被剿滅殆盡,僅僅帶著十多人逃了出去。

不過一年時間,李自成聚集了近二十萬的大軍,再次冒出頭來。

吳襄帶兵多年,深知訓練出來一支強悍的軍隊,需要時間,更是需要大量的錢財,當年的廣寧鐵騎,無比強悍,可籌建的時候,耗資巨大,簡直就是用銀子堆出來的。

李自成用短短一年時間,聚集二十萬人,說的好聽一些,這些人都是烏合之眾,說得不好聽一些,這些人就是狗屎,哪裡有資格成為遼東邊軍的對手。

吳襄不明白,依照流寇如此的戰鬥力,各鎮的大軍為什麼遲遲不能剿滅流寇,五省總督熊文燦大人還專門給皇上和朝廷寫去奏摺,懇請調遣遼東邊軍入關剿滅流寇。

當斥候前來稟報,距離南子午鎮古道已經不足五里地的時候,吳襄命令大軍暫停行軍,他要等待斥候的訊息,小心駛得萬年船。

很快,前往南子午鎮的斥候前來稟報,古道之中什麼都沒有發現。

聽了斥候的稟報,吳襄命令大軍開拔,朝著古道而去。

古道的狹窄還是出乎了吳襄的預料,不過古道周邊的景色,倒是讓吳襄歎為觀止,行走在大軍中間的吳襄,看見古道兩邊險峻的山峰,不斷的發出感慨,他覺得自己多心了,這樣險峻的地方,怎麼可能有軍隊設伏,不要說流寇,就算是登萊新軍,來到這樣的地方,也是束手無策,根本不可能在這樣的古道之中作戰。

儘管大軍行軍的速度不快,可吳襄的一顆心已經完全放下來,按照地圖的標註,走出古道後,還有五十里地,就是石泉縣城,大軍在石泉縣城歇息一夜,完全來得及。

張東濤的鼻尖上面都是豆大的汗滴,第一次指揮大軍作戰,而且規模如此之大,不可能不緊張,張東濤本來想著讓自己平靜,可得知大明遼東邊軍的軍士已經進入古道,還是剋制不住緊張的情緒。

好在周邊的軍士不會注意到張東濤的情緒。

所謂的設伏,其實就是將軍士安置在古道的兩邊,少量的軍士準備爬到山峰上面去,不過因為山峰過於的陡峭,最終放棄了。

落第谷和高升谷兩處地方,大小差不多,其中高升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