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漢中府城外面逗留了足足五天的時間,吳襄終於決定開拔了,前往興安州作戰,這一次他為遼東邊軍賺足了臉面,山東巡撫孫傳庭專門寫來了信函,承諾會解決糧草不足的問題,至於說麾下軍士駐紮在漢中府城外面的時候,四處騷擾百姓,弄得周遭天怒人怨的局面,吳襄視而不見,反倒認為這是遼東邊軍外出馳援作戰所具有的特權。
內心裡面,對於登萊新軍嚴明的軍紀軍規,吳襄嗤之以鼻,軍士只要打仗的時候兇悍就可以了,能夠在戰場上打敗對手才是王者,至於說軍紀軍規方面,表示一下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規定的那麼嚴格與執行的那麼不近人情。
當然,對於登萊新軍的戰鬥力,吳襄絕對的佩服,絕對的服氣,知道自己麾下的遼東邊軍不是對手,至於說為什麼登萊新軍的戰鬥力強悍,吳襄倒是沒有思考過。
支援吳襄這種思維的,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是後金韃子,後金的滿八旗,入關作戰的時候,燒殺劫掠無惡不作,但其戰鬥力異常的強悍,而且吳襄也聽說了,駐紮在瀋陽及其周邊的滿八旗軍士,軍紀軍規也不是那麼好,面對漢人的時候,他們毫無顧忌。
所以,在吳襄看來,戰鬥力強悍才是最為主要的。
大軍開拔的時候,得到了五天的糧草,這是漢中府衙傾盡全力才湊到的糧草,漢中府知府已經打算在戰鬥結束之後辭去知府的職位,因為他無法維持漢中府下半年的開銷,可以遇見,漢中府所轄的地方,不僅僅是百姓,包括某些積蓄不是很多的官吏,生活都會陷入困頓之中,甚至是無法活下去。
吳襄雖然出了一口氣,雖然瞧不起流寇,但是面對作戰的時候,表現還是謹慎的。
斥候已經派遣出去,從漢中開拔,沿途要經過城固縣、洋縣、子午鎮、石泉縣、漢陰縣等地,最終抵達興安州衙,展開對流寇的圍剿。
大軍從漢中府出發之前,吳襄已經派遣斥候沿途偵查了。
這一次,吳襄的要求很嚴格,他知道出去偵查的斥候,一定會順手牽羊,搜刮一些財物,但偵查到流寇的行蹤才是最為主要的任務,斥候必須偵查到流寇的主力在什麼地方,這樣大軍才能夠快速出擊,包圍並徹底剿滅流寇。
吳襄覺得,流寇真的是不堪一擊,不配稱為遼東邊軍的對手,只要斥候發現了流寇的主力在什麼地方,遼東邊軍的軍士撲上去,就能夠全殲流寇。
當年登萊新軍曾經大敗流寇,斬殺了流寇多名首領,現在,吳襄也想著證明遼東邊軍的戰鬥力,至少遼東邊軍能夠完全碾壓流寇。
張東濤突然改變了部署,原來是計劃在洋縣與大明遼東邊軍作戰,拼盡全力抵禦遼東邊軍,義軍出發之後,他突然下達了命令,大軍開始急行軍,目的地暫時不透露。
決戰的地點選擇在洋縣與石泉縣中間的子午鎮,西鄉縣所轄的子午鎮。
這個子午鎮的名氣稍微小一些,雖然也是古道,但遠不及西安府城外的子午鎮那麼大的名氣,西鄉子午鎮被稱作南子午鎮,西安府城外的子午鎮被稱作北子午鎮。
儘管南子午鎮的名氣小一些,但多次經過此地的張東濤,對於這裡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南子午鎮的左右兩邊都是大山,一條古道從大山中間穿過,古道的地勢頗為險要,古道的長度接近十五公里。
南子午鎮是洋縣抵達漢陰城的唯一通道,吳襄及其麾下的遼東邊軍,想要圍剿義軍,就必須要經過南子午鎮,否則他們只有繞道湖廣的鄖陽,才能夠抵達興安州。
臨時改變決戰的地點,意味著改變作戰的策略,張東濤的確是這麼計劃的。
原來的作戰方案,義軍與大明遼東邊軍在洋縣一帶決戰,義軍如果不敵遼東邊軍,可以伺機從南子午鎮的古道迅速撤離,畢竟這裡的地形特殊,遼東邊軍的軍士不一定適應,義軍軍士倒是非常熟悉,因為義軍之中有很多軍士就是本地人。
不過大軍出發之後,張東濤突然覺得,自己麾下的軍士熟悉南子午鎮的地形,熟悉整個古道的地形,就是最大的優勢,南子午谷裡面的古道,延綿近三十里,義軍在古道之中選擇最佳地點設伏,能夠給予遼東邊軍猝不及防的打擊,而且因為地勢特殊,遼東邊軍的優勢在南子午鎮以及古道之中完全沒有辦法展示出來。
張東濤其實是將有可能進行的兩次作戰,壓縮為一次,就在南子午鎮這個地方,傾盡全力,與大明的遼東邊軍作戰。
張東濤沒有將自己做出的決定告訴任何人,他派遣了家在南子午鎮的幾名軍士,和他們一道,費勁氣力勉強畫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