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八十章 利好訊息,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息。

應該說,洪承疇還是有能力的,當初洪承疇在朝廷之中嶄露頭角,就是因為剿滅流寇,三邊總督楊鶴主撫的時候,洪承疇就看透了流寇首領的反覆無常,果斷採取剿滅的策略,斬殺了不少的流寇首領和流寇,後來更是數次獲得勝利,大量剿滅了流寇。

洪承疇成為西北的王牌之後,其重心逐漸轉移到邊關,負責抵禦後金韃子的侵襲,防止蒙古部落的侵襲。

一直到吳宗睿主政遼東的事宜,洪承疇才完全抽身,專心對付流寇。

想不到快一年時間了,洪承疇居然屢屢碰壁。

當然,吳宗睿從文書之中的細節處,已經發現了問題。

流寇逐漸變得強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經過了上百次的廝殺,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早就成長起來了,他們能夠從容應對朝廷大軍的進擊,知道避實擊虛,戰鬥對自身有利就拼命的進攻,對於自身不利就馬上撤離,而且朝著偏遠的山林之中撤離。

對於流寇出現的巨大變化,洪承疇一時半會是不大瞭解的,他肯定還是採取老辦法剿滅流寇,這就導致戰鬥失利。

不過洪承疇也是有一定能力的,作戰吃虧之後,馬上就會做出部署上面的調整。

可惜的是,洪承疇受到了掣肘,而且是無法擺脫的掣肘。

掣肘來自於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來自於監軍高起潛,高起潛代表皇上,擁有者至高無上的權力,有時候在調兵遣將方面,洪承疇怕還要聽命於洪承疇,如果兩人的想法不一樣,洪承疇自然是沒有辦法全力施展。

第二個方面的掣肘來自於內閣,那就是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這方面倒是可以理解,楊嗣昌的父親楊鶴,曾經是洪承疇的直接上級,洪承疇某些時間不聽命於楊鶴,剿滅流寇立下了功勞,讓楊鶴受到皇上和朝廷懲戒的同時,自身也出名了。

楊嗣昌對洪承疇的印象自然不會太好。

洪承疇曾經是大明朝廷在西北的王牌,不管是剿滅流寇,還是抵禦後金韃子,朝廷都需要依靠洪承疇,所以洪承疇可謂風生水起,就算是作戰有一定的失誤,皇上和朝廷也會容忍,不會過度的追究。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吳宗睿成為了大明朝廷在西北一帶的王牌,實實在在的王牌,皇上和朝廷不再依靠洪承疇,自然對洪承疇的要求更加苛刻。

而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與洪承疇如出一轍,那就是嫉妒他人立下太大的功勞,以至於壓住了自身的光輝。

洪承疇以前太順了,不僅是壓制了楊嗣昌的父親楊鶴,後來一段時間,也壓制了楊嗣昌,如此情況之下,楊嗣昌會抬舉洪承疇才是笑話了。

況且第二個掣肘會影響到第一個掣肘,也就是說,監軍高起潛肯定知曉內閣對洪承疇的態度,一旦察覺到皇上和內閣對洪承疇有看法了,高起潛肯定是推波助瀾,不會給洪承疇好果子吃。

時間慢慢到了子時。

吳宗睿站起身來,微微的嘆了一口氣。

“大明朝廷還有什麼希望,以為剿滅流寇的戰鬥有那麼簡單嗎,主帥與監軍之間無法完全統一,內閣和兵部對洪承疇處處掣肘,這豈不是直接幫助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讓流寇的力量逐漸的壯大起來。。。”

雖然流寇的力量逐漸的壯大,對於吳宗睿來說是利好訊息,但是從長遠看,對於意圖稱霸天下的吳宗睿來說,天下大亂,早就無數的貧窮,最終是不利的。

開啟廂房門,一股清涼的微風吹來,吳宗睿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明日離開京城,前往遼東之後,遼東大規模的變革馬上就要到來,吳宗睿打算推行的政策,與朝廷的要求肯定有矛盾的地方,不過他管不了那麼多了。

吳宗睿腦海裡面,思路逐漸變得清晰,既然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等人能夠在瀋陽一帶發展起來,大清國可以在這裡誕生,那麼他也可以效仿,就將遼東和瀋陽等地當做大本營,在這一帶大規模的發展自身的力量,然後抓住機會,取代大明王朝。

離開京城之後,可能有很長的時間,吳宗睿都不會踏足這裡,他的事情太多,潛心發展遼東,而且要憑著一己之力,徹底打敗皇太極,滅掉大清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