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三章 真的聰明,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襄看著吳三桂,臉上沒有太多的表情。

登萊新軍大敗進擊遼東的十萬後金韃子,剿滅和生擒後金韃子達到六萬人,這個戰果吳襄和吳三桂都不是特別相信,畢竟他們鎮守遼東多年,清楚後金韃子的戰鬥力,就算是那些被視作最弱的漢軍,一旦歸順了後金韃子,戰鬥力也是成倍的增長。

不過祖大壽證實了這個訊息,而且祖大壽還參與了整理戰場的事宜。

吳襄可以不相信吳宗睿和登萊新軍,當他絕不會懷疑祖大壽,兩人的關係太緊密了。

爾後的一段時間,吳襄好不容易才消化了這些令人震驚的事實。

可惜沒有多長的時間,吳襄再次陷入到兩難的境地。

祖大壽和金國鳳麾下的遼東邊軍,正在接受整訓,接受登萊新軍的整訓,說的不好聽一些,不要多長的時間,祖大壽和金國鳳麾下的遼東邊軍,都會編入到登萊新軍之中去。

駐守錦州、寧遠和其他城池的各鎮援軍,全部被吳宗睿調到山海關,讓山海關的駐軍超過五萬人,歷史以來規模最大。

吳襄麾下有這麼龐大的隊伍,按說是好事情,但吳襄知道,事情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遼東邊軍所需要的軍餉和糧草,悉數都是由朝廷供給,每年遼東需要消耗朝廷數十萬兩白銀和數十萬石糧草,相比較來說,遼東能夠從朝廷獲取儘量多的軍餉和糧草,宣大和延綏等地的邊軍,待遇就要差很多了。

儘管遼東的位置重要,遼東邊軍承擔的防禦後金韃子的作戰任務艱鉅,但軍餉和糧草也時常有不能夠到位的情況,曾幾何時,遼東也出現因為軍餉和糧草長時間不到位軍士譁變的情形,後來因為後金韃子的步步緊逼,關寧錦防線成為了護衛京城和京畿之地的要害所在,朝廷才高度重視遼東邊軍需要的軍餉和糧草。

因為軍餉和糧草的關係,各鎮的軍隊才願意馳援遼東,且在遼東長時間駐紮。

登萊新軍來到遼東之後,這些情況慢慢發生了變化。

最為關鍵的就是,登萊新軍軍士的軍餉,遠遠高於遼東邊軍的軍餉。

如果登萊新軍的軍餉和糧草也是由朝廷撥付的,遼東早就無法穩定下來,遼東邊軍和鎮守遼東各鎮的軍士,肯定要大鬧,遺憾的是,朝廷沒有給登萊新軍撥付一兩銀子的軍餉,也沒有撥付一石糧食。

說得不好聽一些,登萊新軍龐大的開銷,悉數都是薊遼督師吳宗睿想辦法解決的,至於說人家想什麼辦法解決的,吳襄等人是無權過問的。

登萊新軍待遇高,作戰勇猛,這足以吸引別人加入其中,遼東邊軍的軍士也一樣。

所以對於登萊新軍整頓祖大壽和金國鳳麾下遼東邊軍的行徑,祖大壽和金國鳳都是預設的,而且吳襄還感受到了,祖大壽和金國鳳沒有特別憤怒,甚至都想著進入到登萊新軍之中,要知道他們兩人都是都督府同知,都是總兵,地位是很高的。

這肯定引發吳襄的思考。

作為遼東的藩鎮之一,吳襄經歷過太多的事情,祖大壽和金國鳳等人的選擇,是他最為關注的,也是考慮最多的,這其中,吳三桂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吳三桂對於吳宗睿非常的推崇,可以說是崇拜了。

迄今為止,吳三桂是遼東吳氏家族最有出息的年輕人,二十歲就成為了遊擊將軍,且作戰勇猛,能夠審時度勢,假以時日,一定有大作為,光耀門庭。

吳三桂推崇和崇拜之人,絕不會差到哪裡去。

深思熟慮之後,吳襄決定表明自身的態度,當然,在表明態度的基礎之上,他也不會得罪朝中的權貴,特別是費心費力結交的某幾個中官。

機會很快來了,吳襄接到了兵部的敕書,抽調遼東邊軍進入關內,參與剿滅流寇的戰鬥。

抽調遼東邊軍參與剿滅流寇的戰鬥,這本不是什麼大事情,以往皇上和朝廷也時常抽調遼東邊軍,譬如說曹文昭,就是從遼東邊軍之中抽調出去的。

但吳襄從中發現了端倪,這份兵部的敕書,沒有副本,也就是說,吳襄接到的兵部敕書,只有一份,這意味著薊遼督師府沒有接到兵部的敕書。

吳宗睿敕封太子少保,督查院右副都御史,領兵部尚書銜,堂堂的薊遼督師,居然沒有接到兵部的敕書,這太奇怪了。

兵部的敕書,代表了皇上和朝廷的意思,對於吳襄來說,與皇上的聖旨沒有多大區別。

調遣軍士入關作戰是肯定的,但是調遣多少的兵力,如何的參與作戰,這就值得思索了,如果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柒合

二六五六

贅婿之無敵高手

最終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