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三章 真的聰明,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照兵部的意思,由吳三桂率領上萬的遼東邊軍,趕赴河南,聽從五省總督熊文燦的指揮,全力剿滅陝西等地的流寇,並不需要稟報吳宗睿。
但吳襄是絕不會這樣做的,他可不願意成為某些人的棋子。
僅僅思索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吳襄就做出了決定,帶著兵部的敕書趕赴錦州城,專程給吳宗睿稟報此事,不管吳宗睿是什麼樣的態度,至少自己表現出來足夠的誠意。
當然,拜見吳宗睿的時候,是一定要帶著吳三桂的。
碰巧的是,吳宗睿居然在寧遠城,這倒是讓吳襄有些遺憾,這一次見不到祖大壽了。
“長伯,一會見到吳大人,一定要恭恭敬敬的。。。”
吳襄還沒有說完,屋子外面就響起了腳步聲。
進來的赫然就是吳宗睿。
吳襄楞了一下,吳三桂更是一下子站起身來,他們做夢都想不到,吳宗睿會親自到寅賓館來,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他們登門去拜訪的。
“原、原來是吳大人,下官怠慢了,長伯,還不趕快拜見吳大人。。。”
吳襄抱拳稽首行禮的時候,吳三桂也連忙走過來,準備單膝跪地行禮。
吳宗睿伸手扶住了吳襄。
“吳總兵不必如此,長伯,你也起來,這裡是寅賓館,不是薊遼督師府,沒有那麼多的規矩,剛剛我已經吩咐羅典勇,安排好宴席。”
“不敢不敢,下官不敢亂了規矩,大人的厚愛,下官和犬子牢記在心。。。”
吳襄回答的很好,頗有一些讀書人的風範,讓吳宗睿有些刮目相看。
這是他第一次見到吳襄。
吳襄在明末也有一定的名氣,崇禎十七年提督京營,城破被李自成麾下的大順軍生擒,後來因為吳三桂歸順後金,開啟了山海關,吳襄被大順軍斬殺。
吳襄的戰鬥能力,令人不敢恭維,與吳三桂比較差了很多,特別是大淩河城之戰,吳襄獨自逃跑,其麾下的軍士全軍覆沒,因此被罷免一切職務,投入到大牢之中去,要不是得到中官高起潛的幫助,恐怕沒有出頭之日。
吳宗睿對吳襄的印象一般,但是對吳三桂肯定另眼相看。
坐定之後,吳宗睿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吳襄就掏出了兵部的敕書。
“稟報大人,下官和犬子專程來拜見大人,是為了兵部的敕書而來,兵部要求犬子率領遼東邊軍,入關參與剿滅流寇的戰鬥,下官以為,這調動遼東邊軍的事宜,還是要請示大人,若不然山海關防禦兵力薄弱,下官無法擔待。。。”
吳襄剛剛說完,吳宗睿笑著開口了。
“吳總兵收到了兵部的敕書,我還不知道此事,這天下兵馬都歸於兵部調遣,既然是兵部的敕書,我自然不好反對,吳總兵如此說,讓我無法回答啊。”
吳襄的額頭上瞬間冒出了汗滴,身體也微微顫抖了。
“大人誤解了,下官絕無此意,下官只是想著,薊遼所有的兵力,都是歸於大人調遣的,且遼東的局勢多年來不穩定,山海關作為要害之地,務必要重兵把手,所以下官才專門來拜見大人,下官真的不知道大人沒有接到兵部的敕書啊。。。”
“大人,父親的確不知道大人沒有接到兵部的敕書,再說了,這兵部敕書上面,要求父親調遣多少的兵力,沒有明確,所以父親才來稟報和請示大人。。。”
吳襄的解釋,以及吳三桂的補充,吳宗睿聽得很仔細。
吳宗睿相信,吳襄和吳三桂一定知道,薊遼督師府不知道兵部的敕書,要不然他們不會專程前來稟報,不過有些事情,不必過於的追究。
“原來是這樣,看樣子是我沒有能夠理解吳總兵的一番苦心啊。”
吳襄的臉色稍微好了一些,對著吳宗睿再次抱拳稽首行禮。
“大人,都是下官思考不周,才讓大人誤解的。”
說到這裡,吳宗睿拿起了桌案上兵部的敕書,一目十行,很快看完了。
吳襄和吳三桂都是軍人,雖然有些圓滑,但軍人的耿直作風還是存在的。
吳宗睿也不會拐彎抹角,直接開口了。
“既然你們詢問到此事,那我也明說了,遼東的防禦形勢不樂觀,雖然我們打敗了進擊遼東的十萬後金韃子,但誰也不知道皇太極是不是會反撲,所以關寧錦防線還是要重點防禦,至於說剿滅流寇,各鎮的軍隊應該是足夠了,不過兵部的敕書在這裡,若是不予理睬,那就等同於抗旨不尊,這個罪名誰都無法承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