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輔易人(1),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內閣首輔孔貞運走向偏殿的時候,臉色是陰沉的。
今日要商議的兩件事情,都是朝中最為重大的事宜,在孔貞運看來,都是不應該出現的問題,換做以往,這些事情內閣早就定下來,或者說皇上直接就確定下來。
出任內閣首輔以來,面對各方壓力與詰責,孔貞運心力交瘁,他試圖讓皇上信任內閣,將諸多重大的事情交給內閣商議,不過這種努力最終失敗,皇上對內閣的不滿意越來越多。
孔貞運不禁想起原內閣首輔溫體仁,兩個多月前,原內閣首輔溫體仁在家中病逝,皇上深感痛惜,追贈溫體仁太傅,諡號文忠,給予了極度的哀榮,要不是後金韃子正在京畿之地肆虐,皇上還會召見溫體仁的家眷。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作為孔子的第六十三代孫,孔貞運的眼界是很高的,曾經也看不上溫體仁和張至發等內閣首輔,甚至彈劾過溫體仁,真正成為內閣首輔之後,孔貞運才明白,內閣首輔沒有表面上那麼風光,所謂高處不勝寒,內閣首輔若是不能夠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係,不能拿出皇上的滿意的策略,不能夠果斷的處理問題,不能夠斡旋各方的關係,就等於熱鍋上的螞蟻,不僅是皇上會訓斥你,下面的文武大臣也會給你臉色看。
原內閣首輔溫體仁,擔任內閣首輔近八年的時間,處理了諸多的難題,協調了方方面面的關係,保證了朝局的正常運轉,得到皇上的信任,已經非常不簡單了,繼任內閣首輔張至發,以及孔貞運本人,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們壓根沒有得到皇上的信任。
大明王朝已經進入多事之秋,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內閣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需要做出的決斷也越來越關鍵,但是內閣首輔因為得不到皇上的完全信任,權力反而越來越小,某些得到皇上信任的內閣大臣,權力好像超過了內閣首輔,更不用皇上信任的中官了。
孔貞運也做過努力,試圖改變這種局面,但幾次嘗試之後,他發現是徒勞,局面是根本不可能改變的,這倒不是說孔貞運沒有什麼能力,而是皇上已經不可能那麼信任內閣。
皇上登基以來,有了太大的變化,這種明顯的變化,不僅僅是因為皇上的改變,與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有著莫大的關係。
孔貞運在朝中多年,明白其中的奧妙,不過身為孔子的第六十三代孫,他有自身的底線,更是要維持自身的尊嚴,儘管有些話不適合說出來,有些事情裝聾作啞是最好的,但明哲保身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做的事情。
孔貞運有一個執著的認識,關鍵問題上面,必須要堅持原則,不能留下遺憾,不能委曲求全,他不願意離任之後,被朝中大人指著脊樑骨唾罵。
這是孔貞運的底線,也是所有自詡為清流之人的底線。
進入偏殿的時候,內閣次輔劉宇亮,內閣大臣楊嗣昌、黃士俊、方逢年、薛國觀,秉筆太監王承恩,內侍高起潛等人,已經到了偏殿,皇上也進入了偏殿,正在暖房歇息。
所有人的神情都是肅穆的。
孔貞運對著眾人抱拳打過招呼之後,站在了左邊最前面的位置,垂目等候。
皇上終於上了御臺,坐在了御輦之上。
“朕今日讓諸位愛卿到偏殿來,主要是商議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三邊總督盧象升抵禦後金韃子捐軀,朝廷該如何賞賜,第二件事情,山東巡撫宋學朱彈劾薊遼督師吳宗睿,與後金韃子勾結,擅自歸還後金多羅貝勒嶽託的屍首。”
“這兩件事情,在朝中的爭議頗多,朕一時間無法決斷,讓諸位來到偏殿商議,朕期望你們一切以朝廷為重,為朕分憂,提出最好的建議。”
朱由檢延續了一貫的乾脆作風。
這種乾脆的作風,在其剛剛登基的時候,曾經引來朝中的一片喝彩,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才明白,這種所謂的乾脆,是含有特殊含義的。
首先站出來的是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
“皇上,臣以為,三邊總督盧象升雖然為國捐軀,但身為天下兵馬大都督,肩負皇上和朝廷的重任,卻判斷失誤,導致了固安之戰的失敗,更是引發了通州之戰的慘敗,令我朝廷遭受重創,京城陷入到巨大的危險之中,此乃重大的罪過,是要遭受嚴厲懲戒的,鑑於盧象升大人已經為國捐軀,可不予懲戒,也不能予以賞賜。。。”
楊嗣昌說完之後,退回到佇列之中。
朱由檢的臉上沒有多少表情,看向了內侍高起潛。
盧象升為天下兵馬大都督,高起潛則是監軍,當時的二十萬大軍,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