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輔易人(1),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九萬大軍由高起潛掌控,盧象升麾下不過一萬軍士,盧象升遭遇到後金韃子包圍的時候,高起潛沒有出兵救援,反而是率領大軍往京城方向撤離,在撤離的過程中,遭遇到後金韃子的圍攻,損失慘重,最終回到京城的軍士不足四萬人。

當然,具體的作戰過程,知道的人少得可憐,甚至可以說兵部尚書楊嗣昌都不是特別清楚,高起潛本人也絕不會說出來。

大明軍事制度有些特殊,領軍的大帥或者是大都督,與監軍的職責是完全不一樣的,原則上大帥負責軍事指揮,監軍則是負責後勤事宜,監軍還要代表皇上監控軍隊,包括大軍的統帥,戰役的勝負,主要責任在大帥的身上。

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監軍不僅可以直接掌控錢糧,還可以直接掌控軍隊,直接指揮大軍作戰,很多時候,監軍的權力遠遠大於統帥。

不過監軍是代表皇上監控軍隊的,不管監軍如何插手軍中的事宜,一旦作戰失敗,他們都不會承擔責任,因為他們代表的是皇上,如果追究監軍的責任,就等於是追究皇上的責任。

這種畸形的制度,讓很多指揮大軍的統帥不滿意,卻無可奈何,說到底,軍中統帥代表的臣權,太監代表的是皇權,臣權與皇權對撞,結局不言而喻。

高起潛略微的猶豫了一下,還是站出來了。

“皇上,臣同意楊大人的建議,盧象升大人已經捐軀,不予賞賜,也不予懲戒。。。”

高起潛說到這些話的時候,臉不變色心不跳,還有些大義凜然。

孔貞運抬頭看了看高起潛,朝中的傳聞他早就聽說了,高起潛率領大軍撤回京城的時候,盧象升已經陣亡,由此可以推斷,通州之戰的慘敗,是高起潛指揮的,也就是說,讓大明朝廷損失十多萬大軍的通州慘敗,高起潛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還有最為關鍵的傳聞,盧象升由京城前往天津馳援,率領的只有一萬大軍,其在固安被後金韃子大軍包圍,兵力肯定是不夠的,高起潛率領的近二十萬大軍,沒有在關鍵時刻馳援,導致盧象升兵敗身亡。

不過這些都是傳聞,沒有得到證實,也無法證實,畢竟朝中的文官沒有聖旨,是不能夠插手軍中任何事宜的,固安之戰失敗,通州之戰慘敗,包括內閣首輔孔貞運在內的朝中文官,根本就不能夠插手軍中的事宜,也就無法知曉實際情況了。

孔貞運很清楚,一旦這些事情被證實是真的,或者有人拿出了確鑿的證據,朝中必定掀起軒然大波,朝中文官的怒火,將集中到諸多太監的身上,或許會如同當年抗擊魏忠賢一般,爆發出來熊熊的火焰,導致無法控制的對抗局面。

略微的思忖之後,孔貞運站出來,抱拳對著皇上開口了。

“皇上,臣以為,三邊總督盧象升大人為國捐軀,不管其身為天下兵馬大都督,在指揮作戰的時候是不是存在失誤,其忠心可鑑,朝廷從激勵文武官員的角度出發,還是應該給予盧象升賞賜。。。”

孔貞運還沒有說完,楊嗣昌出列了。

“孔大人,下官不同意您的這種見解,所謂功不抵過,盧象升大人正是因為捐軀,朝廷才不予責罰,須知固安之戰的失敗,通州之戰的慘敗,與盧象升大人有著莫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是直接的關係,如此情況之下,皇上僅僅是因為盧象升為國捐軀,就予以賞賜,如何向天下人解釋,如何讓朝中的文武百官服氣。。。”

孔貞運啞然了,不知道該怎麼說,儘管他聽到了有關固安之戰、通州之戰的很多傳聞,但都沒有實際的證據,如果在偏殿將那些沒有證據的事情說出來,不僅僅會遭受到皇上的訓斥,也會徹底得罪高起潛等太監。

這樣的事情,孔貞運當然是不會做的。

偏殿沉默了,沒有誰繼續開口說話。

能夠進入內閣之人,都是人精,哪怕是當年異常耿直的方逢年,也改變了不少,眾人都能夠看清楚眼前的態勢,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誰還願意為死去的盧象升說話,要知道內閣首輔孔貞運的話還沒有說完,就遭遇到楊嗣昌的反駁,偏偏皇上沒有開口阻止。

這樣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

可以說,盧象升的結局早就確定下來,今日所謂的商議,不過是走過場罷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柒合

二六五六

贅婿之無敵高手

最終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