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容,表現的很客氣。

大隊人馬朝著內城而去的時候,張鳳翼告訴吳宗睿,皇上會在午門的金水橋等候。

吳宗睿表現出來了感激涕零的樣子,內心卻不以為然,不過五百多的後金韃子,說起來根本不算什麼,崇禎二年後金韃子入關作戰,俘獲的朝廷大軍的軍士超過了萬人,大淩河城之戰,俘獲的朝廷大軍軍士同樣超過萬人,也沒有見到皇太極如此的高興。

朝廷大軍還是太弱了。

大軍進入內城的時候,三千京營僅僅有五百人准許進入,大量的錦衣衛守候在正陽門,接替京營的軍士,押解後金韃子,朝著午門的方向而去。

。。。

午門,金水橋。

吳宗睿等人身上的兵器,早就被收繳了,由錦衣衛負責保管。

五百餘後金韃子,被押解到距離金水橋約一百米的地方,被強迫跪下。

張鳳翼領著吳宗睿、劉寧、羅典召和秦大龍等人,朝著金水橋的方向走去。

皇上正在承天門上面。

走到金水橋的前面,張鳳翼跪下,吳宗睿等人也只好跟著跪下。

“臣兵部右侍郎、督查院左僉都御史、登萊巡撫吳宗睿,領萊州總兵劉寧,萊州副將羅典召,登州副將秦大龍,特向皇上和朝廷獻俘,登萊新軍征伐復州、永寧、蓋州、柚巖和旋城等地,斬殺後金韃子七百餘人,俘獲五百餘人,斬殺蒙古大致六百餘人,俘獲三百餘人,招降漢軍五千餘人。。。登萊新軍獲取到的勝利,都是拜皇上神威所致,臣絕不敢貪功,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吳愛卿平身,諸位愛卿平身,。。。”

朱由檢洪亮的聲音從承天門傳來。

承天門,也就是數百年之後的天安門,當然,現在的承天門,沒有數百年之後那麼大氣和恢弘,可能是因為周邊的景緻承託所致。

“皇上有旨,著兵部右侍郎、督查院左僉都御史、登萊巡撫吳宗睿聽宣。。。”

太監的聲音傳來的時候,吳宗睿看見了高起潛的身影,不過他不可能細看,既然皇上有旨,他必須跪下接旨。

在承天門接旨,這應該是極少出現的情形。

“著吳宗睿領兵部尚書銜,敕封督查院右副都御史,兼任登萊巡撫,欽此。。。”

“臣吳宗睿謝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

朱由檢並沒有走下承天門,宣旨之後,隨即起駕回宮了,酒宴設在禮部,皇上不會參加,吳宗睿倒是必須要參加。

皇上的聖旨,讓吳宗睿感覺到了震驚,領兵部尚書銜,意味著吳宗睿成為了朝中正二品的高官,二十多歲的年級,就是正二品的高官,這在大明歷史上,應該是絕無僅有的。

所謂的領兵部尚書銜,表示吳宗睿僅僅是享受正二品的待遇,並非是真正的兵部尚書,他的職務依舊是登萊巡撫。

另外一個最為關鍵的職務,就是督查院右副都御史。

擁有了這個職務,吳宗睿與漕運總督楊一鵬等人,就是完的平起平坐了,兩人之間沒有了職位的高下之分,而且這個職位,意味著吳宗睿隨時可以出任漕運總督,或者是薊遼督師,代表朝廷統領一方的事宜。

包括兵部左侍郎、三邊總督洪承疇等人,見到了吳宗睿,也要規規矩矩的行禮。

離開金水橋的時候,吳宗睿禁不住抬頭看了看承天門上面。

承天門上面空空如也,什麼都看不見了。

吳宗睿腦子有些糊塗,不知道皇上為什麼會如此的大方,登萊新軍突襲復州、永寧和蓋州等地,的確是攪『亂』了皇太極的部署,讓宣府和大同等地沒有遭受太多的蹂躪,可這樣的功勞,也不至於被敕封為兵部尚書和督查院右副都御史。

如果朱由檢真的認為他吳宗睿的功勞很大,為什麼不走下承天門接見,或者在便殿接見一下,也表明了態度。

禮部設立的宴席,參與的人不是很多,也就是兵部尚書張鳳翼以及兵部的諸多官吏,內閣大臣一個都沒有看見。

酒宴完畢,吳宗睿徑直到客又來酒樓去歇息了。

這一次,他不打算在京城呆很長的時間,打算一兩天之後就離開,回到登州去,家中還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

再說了,吳宗睿現如今已經是名正言順的封疆大吏,京城的水有些深,他可不願意深陷其中,在複雜的關係中盤旋,這樣做容易讓皇上生疑,更會讓自身處於權力博弈的旋渦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