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七章 難以兼顧?,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洪承疇並未到京城去謝恩,前來宣旨的是禮部的官員,宣旨之後隨即回到了京城。

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兼任五省總督、三邊總督,洪承疇可謂是集大權於一聲了,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將要負責剿滅流寇,以及防禦後金韃子的兩項作戰任務,責任還是很重。

接旨之後,洪承疇並未馬上前往陝西、山西與河南等地剿滅流寇。

大同和宣府一帶的局勢依舊有些波動,遭受到劫掠的百姓和農戶,家破人亡,到處都是一片悽慘的景象,更加關鍵的是,關外的蒙古韃子,也是虎視眈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可能發起對延綏等地的進攻。

崇禎六年到七年初的大旱,導致了陝西和山西等地餓殍滿地,包括關外的察哈爾等蒙古部落也不例外,遭遇到皇太極再次打擊、徹底臣服後金的察哈爾部落,也有可能入關劫掠。

登萊新軍對復州、永寧和蓋州發起的進攻,洪承疇知道了,他仔細的研究了登萊巡撫吳宗睿作戰的部署和安排,也沒有察覺到什麼奇異的地方,洪承疇一點都不熟悉登萊巡撫吳宗睿,甚至不認識,但他不得不承認,皇太極和後金韃子迅速撤離大同和宣府一帶,與登萊新軍有著直接的關係,如果沒有登萊新軍在蓋州等地發起的進攻,皇太極和後金韃子是絕不會這麼快就撤離宣府和大同的。

透過吏部的朋友,洪承疇知曉了吳宗睿的基本情況,讓他感覺到震驚的是,吳宗睿不過是崇禎二年殿試二甲進士,現如今才二十二歲的年級。

難道真的是英雄出少年嗎。

吳宗睿二十二歲的年級,就領兵部尚書銜、敕封督查院右副都御史,這在大明歷史山是絕無僅有的,洪承疇想想,自己二十二歲的時候,剛剛透過了鄉試,成為了舉人,還在努力準備參加會試和殿試。

洪承疇已經是朝廷在北方或者西北的一張王牌,基本都是承擔最為重要的作戰任務,一邊要剿滅陝西等地的流寇,一邊要對付和防禦後金韃子,有些時候甚至感覺到分身乏術,無法兩面都兼顧。

但這一次有些不一樣,兵部尚書張鳳翼寫來了信函,告知了洪承疇,因為登萊新軍在旅順島、金州與皮島等地的牽制,後金韃子短時間之內不會在延綏、大同、宣府以及遼東一帶發起進攻,洪承疇可迅速召集大軍,徹底剿滅流寇。

對於張鳳翼信函之中說到的情形,洪承疇半信半疑,他倒不是不相信張鳳翼,而是對吳宗睿不放心。

吳宗睿率領登萊新軍,抓住了機會,趁著皇太極率領大軍出擊的機會,進攻復州、永寧和蓋州等地,讓瀋陽以及遼陽等地處於危險之中,皇太極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領兵回到了瀋陽,應該說,這一舉措效果奇佳,迅速解除了宣府和大同等地的危險和警報。

不過吳宗睿這樣的舉措,與當年的『毛』文龍沒有太大的區別,當年的『毛』文龍,也是在後金韃子在遼東或者是關內作戰的時候,出兵進攻興京、撫順、遼陽甚至是瀋陽,讓皇太極時刻『操』心瀋陽等地的安危,不敢在遼東等地投入太多的兵力。

洪承疇很清楚,後金韃子的主力並未遭遇到實質『性』的損失,一旦皇太極加強了對蓋州等地的警戒,同樣可以抽調大軍在遼東、延綏、宣府和大同一帶發起進攻,而且這一帶的蒙古韃子,已經完臣服皇太極和後金,同樣可以大舉進攻。

洪承疇如果相信了張鳳翼的話語,率領大軍進入陝西、山西與河南等地剿滅流寇,導致三邊的防禦空虛,後金韃子抓住機會進攻,那麼京城必定遭遇到威脅,到了那個時候,承擔責任的依舊是他洪承疇。

所以洪承疇不得不小心。

十月底,北方的氣候已經變得嚴寒,大同甚至下起了一場小雪,讓氣溫急劇的下降。

親衛急匆匆送來了朝廷的加急塘報。

洪承疇開啟了塘報,仔細看起來,其臉『色』變得有些凝重了。

“湖廣副總兵楊正芳戰死,這個楊正芳,我有一些印象,作戰還不錯,怎麼就敗給流寇了,流寇的主力還集中在漢中一帶,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馬守應和羅汝才等賊首都還在漢中,少量的流寇由終南山進入河南,不足為患,河南與湖廣的兵力進入漢中剿滅流寇,居然遭遇到如此的慘敗,不可思議。。。”

喃喃自語間,洪承疇走到了地圖的前面,一手拿著塘報,一手指著地圖。

流寇聚集的漢中一帶,已經標註為紅『色』,藍『色』的箭頭則是指向了河南的靈寶、陝州等地,這些地方也有少量的流寇在活動。

根據情報的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品吳掌櫃

陶人張

鐵血鑄新明

故土難離